时间: 2025-04-23 22:05:24
咄咄两官生,久米名家子。
生长海天南,相隔万余里。
北学入成均,见我咍咍喜。
如何两月余,相继而至此。
金生积瘵痨,初见愁难恃。
梁生敏且强,勇欲追前美。
堆架洛闽书,鞭辟惟近里。
手著已等身,质问忘移晷。
暇日多清吟,慨慷摩盛轨。
更老顾之欢,叮咛细磨砥。
岂意命俱乖,一病长不起。
天子恤远人,后先赐恩旨。
葬之利禅庵,厥茔亦修理。
锡之养母金,高堂供滫瀡。
两生素心人,存没总相倚。
九泉更奚尤,得兹亦幸矣。
嗟余何所缘,挟册来槐市。
骑驴六七年,有如萍泛水。
值生四人来,遴师慎择使。
相逢喜盍簪,意气谐商徵。
谁知欢聚场,忽成忧患垒。
人生天地间,合离各有以。
况与异国人,结契宁漫尔。
先笑后号咷,毋乃太遄驶。
独坐不能眠,侧听魂在几。
叹息遂成诗,感念何时止。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05:24
悼琉球国官生梁允治金型
作者: 潘相 〔清代〕
咄咄两官生,久米名家子。
生长海天南,相隔万余里。
北学入成均,见我咍咍喜。
如何两月余,相继而至此。
金生积瘵痨,初见愁难恃。
梁生敏且强,勇欲追前美。
堆架洛闽书,鞭辟惟近里。
手著已等身,质问忘移晷。
暇日多清吟,慨慷摩盛轨。
更老顾之欢,叮咛细磨砥。
岂意命俱乖,一病长不起。
天子恤远人,后先赐恩旨。
葬之利禅庵,厥茔亦修理。
锡之养母金,高堂供滫瀡。
两生素心人,存没总相倚。
九泉更奚尤,得兹亦幸矣。
嗟余何所缘,挟册来槐市。
骑驴六七年,有如萍泛水。
值生四人来,遴师慎择使。
相逢喜盍簪,意气谐商徵。
谁知欢聚场,忽成忧患垒。
人生天地间,合离各有以。
况与异国人,结契宁漫尔。
先笑后号咷,毋乃太遄驶。
独坐不能眠,侧听魂在几。
叹息遂成诗,感念何时止。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琉球国官生梁允治与金型的悼念。诗中提到两位年轻的官生,分别是来自久米的梁允治和金型,二人相隔万里,来到北方求学。诗人对他们的相遇感到欣喜,但不久后却得知金型因病去世,梁允治也因病长逝。诗人对此感到无尽的惋惜和悲痛,回忆起与他们的相处时光,感慨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人生的思考。
潘相,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
此诗作于清代,诗人表达了对身处异国的友人的怀念和悼念。梁允治和金型都是琉球国的学子,因求学而相聚,后因疾病相继去世,令诗人深感悲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生命感悟,展现了诗人与梁允治、金型的深厚友谊。诗人用“咄咄”开篇,快速引入对友情的感慨,接着描绘了两位年轻人的成长和求学经历,表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诗中反复出现的“相继而至”与“岂意命俱乖”两句,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伤的气氛。
诗人通过对琉球国官生的追思,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及离别的感慨。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珍视与惋惜,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特别是在最后,诗人感叹“独坐不能眠”,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失去朋友后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缅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与梁允治、金型的交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友情、离别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两位官生分别是什么背景?
诗人因何原因感到忧虑?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