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四月壬午发利州》

时间: 2025-05-02 18:54:35

诗句

十里迎春水面开,橹声不动柁声催。

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风折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4:35

原文展示:

四月壬午发利州 洪咨夔 〔宋代〕

十里迎春水面开,橹声不动柁声催。 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风折来。

白话文翻译:

沿着水面十里迎接春天的到来,船桨声静悄悄的,只有船舵声在催促前行。 春天的山峦在转弯处似乎要结束,江水仿佛到了尽头,白鸟在风中迎面飞来,仿佛是被风吹折而来。

注释:

  • 壬午: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壬午为特定年份的表示。
  • 利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广元市一带。
  • 橹声:指船桨划水的声音。
  • 柁声:指船舵转动的声音。
  • 春山:春天的山峦。
  • 白鸟:白色的鸟,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鸟类。
  • 风折来:形容鸟儿仿佛是被风吹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四川利州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壬午日从利州出发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江面上的景色和旅途的情景。首句“十里迎春水面开”,通过“迎春”和“水面开”两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江面的开阔。次句“橹声不动柁声催”,以橹声和柁声的对比,巧妙地传达了船行的静谧和前行的节奏。后两句“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风折来”,通过对春山和白鸟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喜和自然的生机。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洪咨夔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十里迎春水面开”,通过“迎春”和“水面开”两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江面的开阔。
  • 次句“橹声不动柁声催”,以橹声和柁声的对比,巧妙地传达了船行的静谧和前行的节奏。
  • 第三句“春山转处疑江尽”,通过对春山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喜和自然的生机。
  • 末句“白鸟迎人风折来”,通过对白鸟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喜和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迎春”、“水面开”、“风折来”等,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比:如“橹声不动柁声催”,通过声音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期待。诗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迎春: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水面开:江面的开阔,象征着旅途的开始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 春山:春天的山峦,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旅途的惊喜。
  • 白鸟:白色的鸟,象征着纯洁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橹声不动柁声催”中的“橹声”和“柁声”分别指什么? A. 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船舵转动的声音 B. 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船帆的声音 C. 船舵转动的声音和船帆的声音 D. 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船锚的声音

  2. 诗中“白鸟迎人风折来”中的“风折来”是什么意思? A. 风把鸟吹来 B. 鸟被风吹折了翅膀 C. 鸟在风中飞翔 D. 鸟被风吹得折断了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洪咨夔《四月壬午发利州》:两者都描绘了春天景色,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歌,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介绍,可帮助理解洪咨夔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峨眉十一首 游峨眉十一首 游峨眉 游东郊以园林无俗情为韵得情字二首 游东郊以园林无俗情为韵得情字二首 游宝莲寺分韵得尘字 游白鹤山 隐甫圣可子仪同游宝莲分韵得郭字 遗夔门故书 阳春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涕泗交流 无漏帐 蝇头小利 为之执鞭 齊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蜂屯蚁杂 致极 齲字旁的字 墩布 兰摧玉折 宗祖 卝字旁的字 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射幸数跌,不如审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