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22:52
桐庐
刘克庄 〔宋代〕
桐庐道上雪花飞,一客骑驴觅雪诗。
亦有扁舟蓑笠兴,江行却怕子陵知。
在桐庐的道路上,雪花纷飞,一位客人骑着驴子寻找雪中的诗句。
也有扁舟和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兴致,然而在江上行舟,却又害怕让子陵知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子陵”指的是古代隐士谢子陵,他因隐逸而闻名,常被用来代表有才华但隐匿不显的人物。诗中提到“怕子陵知”,表达了对才华的敬畏和对被人认知的顾虑。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浑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游览桐庐时,正值雪天,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文人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文人之间关系的敏感。
《桐庐》是一首描绘雪中旅途场景的诗,诗中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出一个悠然的冬日游览画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开头两句“桐庐道上雪花飞,一客骑驴觅雪诗”,描写了雪花飘落的美景,诗人以“客”自喻,骑驴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游历状态。此时,诗人似乎在寻求灵感,想要在这雪白的世界中找到诗句,反映出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接下来的“亦有扁舟蓑笠兴,江行却怕子陵知”,则引入了另一种意象——水边的渔舟,蓑衣和斗笠则暗示了一种劳动与生活的结合。诗人提出了对隐士的敬畏,表达了对才华与知遇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被人识别的恐惧。这种对文人孤独与追求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整首诗的意蕴,使人感受到一种既向往又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文人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独立人格与才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隐逸与知遇之间的矛盾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桐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
“一客骑驴觅雪诗”中“客”指的是?
A. 游客
B. 渔夫
C. 诗人
D. 学者
“怕子陵知”中的“子陵”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屈原
B. 谢子陵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刘克庄的《桐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但刘克庄更侧重于雪中游历的孤独与追求,而王维则通过山水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逍遥。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宋代诗人的多样化风格。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