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33
菊花新 其八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雪牖风轩度岁。时听芭蕉,雨声凄恻。
情多易感,渐不觉鬓成丝。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
西山南浦尽秋意。一望芦花飞。
有一点沙鸥,点破松梢翠。凄然念起。
觉两腋凉飙细。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
这首诗描绘了在雪窗风轩中度过岁月的情景,时常能听到芭蕉树下雨声悲凉。情感丰富而敏感,渐渐地不知不觉中已是白发苍苍,忽然间仿佛成了千古的遗恨,像梦一般飘渺。西山和南浦的秋意已尽,远望芦花随风飞舞。偶尔看到一只沙鸥,点破了松梢的翠绿。回忆涌起,感到两腋微凉,诗兴在渔乡的橘树间飞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千古”及“梦里”反映了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主题,常见于古代文学中,用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作者介绍:
葛长庚,字子华,号东山,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作者在感受到岁月流逝的同时,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菊花新 其八》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雪牖风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在寒冷冬季中的思考与感受。接着“时听芭蕉,雨声凄恻”一句,既描绘了秋雨的哀愁,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感伤与多愁善感。
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在“渐不觉鬓成丝”中自觉岁月的无情,感慨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此时,诗人的情绪转为对往昔的追忆,仿佛一切都如梦一般,令人唏嘘不已。最后,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特别是“西山南浦尽秋意”,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迁紧密相连,赋予诗歌更深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沙鸥与芦花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象征着孤独与自由的对立,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和深意。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恒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的灵感与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雪牖”指什么?
A. 窗户
B. 门
C. 墙
“时听芭蕉,雨声凄恻”这句中的“凄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沙鸥”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孤独与自由
C.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菊花新 其八》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及其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