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6:07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作者:苏轼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橢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又不见二生妾换马,骄鸣啜泣思其家。
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家的铜剑像赤色的蛇,而你家的石砚则为苍色的璧,形状扁平而凹陷。你拿着我的剑要去哪里呢?大明宫里玉佩的声响在耳边回荡。我得到你的砚,也不知有何用处,窗下的雪堂里,写字时只会有虫子和虾。其实这两样东西与人没有什么不同,随风飘落如花。蒯缑和玉器都是外物,草草和玄色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你难道没见过秦赵城换璧的故事吗?那时人们指着图案,互相夸耀。又难道没听说过两个妻子交换马匹的事情吗?那时她们骄傲地叫喊,思念起自己的家。与其这样无情地互相交换,不如无情地相互赠与,永远如同桃李与琼华般美好。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之间的友谊交流中,表达了对物品交换的思考,认为物品本身并无实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人之间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铜剑与石砚的交换,表面上看似在讨论物品的价值,实际上深入探讨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的真谛。开篇的比喻鲜明,将铜剑比作赤蛇,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注意。而砚台的苍璧则暗示着一种沉静的文化气息。随后的问句不仅引导读者思考,更是对物品用途的质疑,展现了苏轼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如秦赵城易璧和妻子交换马匹,进一步深化了对物品交换的反思,强调了物品之间的无情和人际关系的珍贵。最后以桃李与琼华作比,暗示友谊的美好与持久,给予人以温暖和启示。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在形式上也展现了苏轼的文人气质,通篇流畅而富有韵律,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主张情感的重要性,反对无情的物品交换,提倡真挚的友谊。
诗词测试:
苏轼的铜剑比作什么?
A. 赤蛇
B. 玄鸟
C. 苍鹰
诗中提到的“大明宫”象征什么?
A. 权力与富贵
B. 乡村生活
C. 文化交流
“不如无情两相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物品的珍惜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1.A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苏轼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哲理的深刻,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与洒脱。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