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 其二》

时间: 2025-04-30 02:36:14

诗句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

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6:14

原文展示: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白话文翻译:

真正的仙人已经不再死去,外界对他崇拜得毫无实质。仍然留有对名声的追求,满树的叶子仿佛在书写天上的文字。

注释:

  • 真人:指道教中的仙人。
  • 已不死:意指达到了长生不死的境地。
  • 外慕:外界对其崇拜和向往。
  • 堕空虚:陷入了空虚无物的境地。
  • 犹馀:仍然还有。
  • 好名意:对名声和名望的追求。
  • 满树写天书:形容树上的叶子如同在书写天上的文字,暗指自然的神秘和道教的哲理。

典故解析:

  • 张道陵: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被尊为“天师”,其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诗中提到的安乐山与张道陵的教义有关,表现了道教的影响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抒发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游览安乐山时,表达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看法。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名声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开头一句“真人已不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暗示了道教追求的长生不死的理想。接下来的“外慕堕空虚”,则是对外界崇拜的冷静审视,揭示了这种崇拜的空洞与虚无。最后两句“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则将诗人的思考转向了对名声的追逐,虽然自然界如同书写天书般美丽,但却反映出一种难以捉摸的哲理。整体上,这首诗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反思,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真人已不死”:强调道教追求长生的理想。
    • “外慕堕空虚”:外界的崇拜显得空洞无物。
    • “犹馀好名意”:尽管已超脱,仍对名声有追求。
    • “满树写天书”:自然的美与哲理的结合,象征着道教的智慧。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树的叶子比作书写,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道教的长生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表现了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外界崇拜的批判。

意象分析:

  • “真人”:象征道教的理想境界。
  • “空虚”:反映名利的无常与虚幻。
  • “满树”:自然的丰盈与智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真人已不死”中的“真人”指的是谁?

    • A. 普通人
    • B. 道教的仙人
    • C. 历史人物
    • D. 诗人自己
  2. 诗中提到的“满树写天书”意指什么?

    • A. 树木的美丽
    • B. 自然的神秘
    • C. 名声的追求
    • D. 道教的教义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对道教思想的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道教文化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减兰 江浦林散之纪念馆属题 减兰 为峰属题屏麓掬沤室观书图 减兰 题柏森吟草 减兰 挽彭靖先生 减兰 孔凡翁属题回舟集 减兰 挽汝伦丈 减兰 遣怀 减兰 题畹华小影 减兰十梅(残) 减兰十梅(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饱经霜雪 穷亲 田字旁的字 诐遁 少半 血字旁的字 醉死梦生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毋字旁的字 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尖担 靣字旁的字 包含健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厉的成语 咏怀 安于覆盂 深恶痛疾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