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38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此生精力尽於诗,
末岁心存力已疲。
不共卢王争出手,
郤思陶谢与同时。
这一生我将精力都倾注于诗歌,
到了老年时心中依然有诗情,但力气已经疲惫。
我不愿与卢王争名争利,
更希望与陶渊明、谢灵运一同享受诗意。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1100年),字德舜,号仲明,宋代诗人,擅长绝句,诗风清新,重视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他的诗多以写景抒情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师道晚年,反映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对名利的淡泊。身处纷扰的社会中,他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诗意的生活。
陈师道的《绝句》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开头便直入主题,表明自己一生的精力几乎都倾注于诗歌创作,这种投入不仅是对文学的追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也感受到力不从心的无奈,虽然心中对诗歌的热情依旧,但身体的疲惫让他感到无力。这种现象在许多艺术家和诗人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冲突。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漠,宁愿与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隐逸诗人一同追求诗歌的乐趣,而不是与时人争名逐利。陶渊明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而著称,而谢灵运则以其清新的山水诗而享誉。这一选择不仅反映了陈师道的个人价值观,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信念,诗人虽已身处暮年,依然执着于诗歌的理想,展现了他对诗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精力与疲惫、名利与隐逸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同时,诗人用“卢王”、“陶谢”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名利与诗歌理想的两种人生选择。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人一生精力倾注于什么?
诗中提到的“卢王”象征什么意思?
诗人希望与谁共享诗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