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绝句》

时间: 2025-05-06 02:27:38

诗句

此生精力尽於诗,末岁心存力已疲。

不共卢王争出手,郤思陶谢与同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38

绝句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此生精力尽於诗,
末岁心存力已疲。
不共卢王争出手,
郤思陶谢与同时。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我将精力都倾注于诗歌,
到了老年时心中依然有诗情,但力气已经疲惫。
我不愿与卢王争名争利,
更希望与陶渊明、谢灵运一同享受诗意。

注释:

  • 此生:这一生。
  • 精力尽於诗:精力都用在了诗歌上。
  • 末岁:指老年时期。
  • 心存力已疲:内心仍有追求,但力量已衰弱。
  • 不共卢王争出手:不愿与卢王(卢挚)争夺名声和地位。
  • 郤思陶谢与同时:更想与陶渊明、谢灵运等人同时,享受诗歌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1100年),字德舜,号仲明,宋代诗人,擅长绝句,诗风清新,重视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他的诗多以写景抒情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师道晚年,反映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对名利的淡泊。身处纷扰的社会中,他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诗意的生活。

诗歌鉴赏:

陈师道的《绝句》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开头便直入主题,表明自己一生的精力几乎都倾注于诗歌创作,这种投入不仅是对文学的追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也感受到力不从心的无奈,虽然心中对诗歌的热情依旧,但身体的疲惫让他感到无力。这种现象在许多艺术家和诗人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冲突。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漠,宁愿与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隐逸诗人一同追求诗歌的乐趣,而不是与时人争名逐利。陶渊明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而著称,而谢灵运则以其清新的山水诗而享誉。这一选择不仅反映了陈师道的个人价值观,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信念,诗人虽已身处暮年,依然执着于诗歌的理想,展现了他对诗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此生精力尽於诗”:直接表明诗人一生的追求与投入。
    2. “末岁心存力已疲”: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身体的疲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不共卢王争出手”: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拒绝,表达了其高洁的志向。
    4. “郤思陶谢与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渴望与志同道合的诗人共享诗歌的乐趣。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精力与疲惫、名利与隐逸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同时,诗人用“卢王”、“陶谢”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名利与诗歌理想的两种人生选择。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代表了艺术、理想与情感的寄托。
    • 卢王:象征名利与权力。
    • 陶渊明、谢灵运:象征隐逸与自然之美,表达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一生精力倾注于什么?

    • A. 名利
    • B. 诗歌
    • C. 事业
    • D. 家庭
  2. 诗中提到的“卢王”象征什么意思?

    • A. 自然
    • B. 名利
    • C. 友谊
    • D. 文化
  3. 诗人希望与谁共享诗意?

    • A. 王羲之
    • B. 陶渊明、谢灵运
    • C. 李白、杜甫
    • D. 苏东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豪情与壮志,表现出对名利的追求,形成了与陈师道对比鲜明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晏子不死君难 季梁谏追楚师 齐国佐不辱命 子产论政宽猛 寺人披见文公 郑子家告赵宣子 楚归晋知罃 王孙满对楚子 郑庄公戒饬守臣 介之推不言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狞的词语有哪些 疾霆不暇掩目 呼天不闻 双人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腊八粥 老古板 以意逆志 阳卦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四蔽 酉字旁的字 命世之英 享乐主义 气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