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0:40
秦郎淮海士,才大难为弟。
蔚然霜雪後,不受江汉洗。
春畦不满眼,采掇到芹荠。
多病促余年,秋光欲辞抵。
儒林文人行,掘起三界底。
出入银台门,为米不为醴。
白头容北面,斯文分一体。
愧我无异闻,口阚不得启。
诗中提到的“秦郎”是淮海一带的士人,才华横溢却难以成为弟子。经历了霜雪之后,自然界的美景不再被江汉的水洗刷。春天的田畦令人失望,只能在这里采摘一些芹菜和荠菜。自己因病而加速衰老,秋天的光景仿佛想要告别我。儒林中的文人们,挖掘出三界的本质。出入于官府之门,追求的只是米饭而非美酒。白发苍苍的我,面向北方,文人风范已经消散。为我没有任何特别的见闻而感到羞愧,口中难以启齿。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德明,号云溪,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学术和诗歌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次韵答少章》是在陈师道与友人交往过程中写成的,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世、才华和人生境遇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以“秦郎淮海士”引入,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困境,暗示他虽才华出众,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接着,“蔚然霜雪后”描绘了经历寒冬之后的失落情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我价值的迷失。
春畦的描写则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却不尽如人意的失望,所采摘的“芹荠”象征着平凡的生活。诗中反复提到的“多病促余年”,流露出诗人对衰老与健康的忧虑,似乎秋天的光景也在暗示着生命的尽头。
最后几句通过对儒林文人的描绘,批判了当时文人的功利主义,强调追求物质生活的悲哀。诗人自觉无所作为,最终以“愧我无异闻”作为结尾,表达了自我反省的沉重与无奈。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刻的哲理,引发了对人生与价值的思考。
本诗多用对仗及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如“出入银台门,为米不为醴”对仗工整,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冷漠态度。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个人才能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失落。
“秦郎淮海士”中的“秦郎”指代什么?
“多病促余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出入银台门,为米不为醴”说明了什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较,二者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杜甫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陈师道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境遇与内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