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7:01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
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
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
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
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
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
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竹子在春风中发出声响,夜晚的喧闹声中响起了千家万户的箫声和鼓声。
温暖的流苏帐子下,翠绿色的鼎缓缓升腾出香雾。
我举起酒杯却又停下,正想送别旧年的新诗句。
自然会有清新圆润的歌声,未必比得上上林苑里黄莺的歌唱。
不妨让岁月流逝,日暮西沉。即使有些闲愁也无法削减刘郎的风度。
屠苏酒已准备好,柳树在风中轻拂,梅花却妒忌。
宫中的壶未曾响起,马车和绣车早已满路而行。
今后的每个月夜花朝,我将细细品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缵,字宪之,号志道,宋代诗人,以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咏物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旧年的告别,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情世态的感悟。
《一枝春(除夕)》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与温馨。诗中竹声、箫鼓的交响,展现了年末欢庆的气氛;流苏帐子和翠鼎的香雾,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环境。诗人通过“停杯未举”表达了对于新年的憧憬与对旧年的留恋,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又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特别是“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展现了诗人洒脱的性情,即使有愁苦,也要保持风度。最后以“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收尾,体现了诗人对未来日子的细腻和期待。整首诗既有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杨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夜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新年的期待,同时展现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竹爆惊春”中的“竹”象征什么?
“屠苏酒”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中“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