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7:44
作者: 刘正宗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少年对镜颜色好,
衰年对镜颜色老。
镜里容光能几时,
回头绿鬓成枯槁。
开匣莫拂镜上尘,
镜明空见白头早。
亦知白头不可黑,
有时白头不可得。
窗前槿花换朝荣,
日暮临风已无色。
寄语少年速为欢,
他日欢场徒恻恻。
百金刀环明月辉,
千金骏马黄金勒。
章台杨柳饶春风,
醉来光动玉台侧。
不见老翁空叹息。
少年时对镜子时常觉得容颜美丽,年老时对镜子却看见满脸皱纹。镜子中的容光能保持多久,回头一看,青丝已经变成了枯黄。打开匣子时不要轻易拂去镜上的尘埃,镜子明亮却只能看到白发早生。也知道白发是不可逆转的,有时白发的到来甚至不能停止。窗前的槿花随着朝阳而盛开,到了黄昏在风中已失去色彩。劝告年轻人要及时享乐,未来的欢场只能徒然感叹。百金的刀环在明月下闪耀,千金的骏马在黄金的勒带下奔跑。章台的杨柳在春风中摇曳,醉酒后光影在玉台旁闪动。却不见老翁在一旁空自叹息。
本诗通过“镜”这一意象,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镜子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映照,反映了人的青春与衰老。诗中提到的“百金刀环”和“千金骏马”则象征着年轻时的繁华与奢侈,而“窗前槿花”和“章台杨柳”则描绘了美好的青春岁月。
作者介绍
刘正宗,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思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叹和对青少年时光的珍惜。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愈发浓烈。
《对镜叹》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镜子中的反思,深刻揭示了青春的短暂与衰老的不可避免。开篇以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少年与衰老的不同,展现出初生的美好与逐渐消逝的光彩。接着,诗人进一步思考时间的流逝,感叹镜中容颜的变化,以及白发的早生,令人对人生的无常产生深刻的思考。
而后,诗中提到的“窗前槿花换朝荣,日暮临风已无色”则生动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无论多美的事物,终会随时间而褪色,仿佛是在警示年轻人要及时行乐。最后,诗人以“百金刀环明月辉,千金骏马黄金勒”来描绘年轻时的奢华与热烈,形成强烈的对比,强调了青春的短暂和易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青春的赞美,也有对衰老的无奈,深切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镜子为媒介,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无情,告诫年轻人要珍惜当下,及时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镜子在中国文化中常作为自省的工具,白发则是岁月的象征,而槿花则用以描绘青春的短暂美。这些意象相互交织,体现出人生的哲理。
诗词测试
“少年对镜颜色好”中的“颜色”指的是什么?
“亦知白头不可黑”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寄语少年速为欢”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