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3:43
九日报熊敬舆
作者: 范梈 〔元代〕
羸疾卧江浒,承恩慰高秋。
木落坞渚净,天朗气暄柔。
便了晨光中,授我双蝤蛑。
呼童敬荐之,风味宜南州。
忆昔客燕蓟,白云从方舟。
于时见此物,千钱三十头。
打黄试新羹,烂醉天市楼。
一日食一百,更为明旦谋。
三日困暴下,传笑诸公侯。
此邦诚罕见,初出愈难求。
矧当浮萸日,倾道俗如流。
厚价得两螯,持之比琳球。
物有少为贵,感事重绸缪。
奈何雷同者,政复多优游。
欲折黄金花,报君向沧洲。
此花苦未发,少待岁寒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江边因病卧床的情景,感受到友人的关怀与温暖。落木清净,天气晴朗,晨光中得到了一些美味的双蝤蛑(即河螃蟹)。呼唤小童为我推荐,味道适合南方的口味。回忆起昔日在燕蓟(即今河北)游玩时,白云飘过小舟的情景。当时见到这种螃蟹,价格是千钱三十头。尝试着用它做新菜,醉意在天市楼中蔓延。一天吃一百个,更为明天的饮食打算。三天在暴雨中困扰,笑谈之间与公侯们共享乐趣。这地方确实罕见,刚出水面更难得。更何况在浮萸的季节,世俗之道如同流水。用高价得来两只蟹钳,拿来比作琳球(即美玉)。物以稀为贵,感情深厚的事情则需要细致的准备。奈何相似的物品,反而多了闲适。想折下一朵黄金花,来回报你赴沧海的深情。这花苦于未发,尚需等待严寒的回报。
作者介绍:范梈是元代的一位诗人,风格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秋日,作者因病卧床,反映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激及对美好食物的追忆,寓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珍惜。
《九日报熊敬舆》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边画面。诗的开头,诗人因病卧在江边,感受到秋日的清凉与寂静,承启了对友人情谊的感激之情。接着,木落水边,天朗气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愉悦的感受。通过描写双蝤蛑,诗人将美食与生活的乐趣结合在一起,唤起读者的味蕾与情感。
此诗的情感也体现在对过去的怀念中,回忆起在燕蓟时的欢愉,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诗人在回忆中对比如今的稀缺,表达了一种对珍贵事物的渴求,这不仅是对美食的渴望,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整首诗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的深情厚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感激与珍惜,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美味是什么?
A. 螃蟹
B. 鱼
C. 鸟
答案:A
诗人回忆的地方是哪里?
A. 燕蓟
B. 长安
C. 苏州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黄金花”象征什么?
A. 珍贵的物品
B. 美丽的风景
C. 欢乐的时光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范梈与李白的诗作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均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珍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范梈则更细腻、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