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6:10
忧患因贤豪,憔悴入地狱。
九日强登高,藉解心桎梏。
繄此弦歌地,高亭倚城曲。
衰柳尚婆娑,苍山见晴旭。
萧条家国事,放言不可束。
九域看沉沦,信无地容足。
夫子嵇阮流,兀傲怀冰玉。
巢林营一枝,乃与魍魉触。
盛衰事偶尔,龙性实惊俗。
千驷死何称,首阳饿非酷。
吁嗟屈原居,就卜徒握粟。
茅屋破秋风,杜老情踯躅。
悠悠苍天昏,劳劳百年毒。
伫立起遐思,高飞双黄鹄。
忧虑与痛苦因着贤良之士而生,憔悴的心灵仿佛已堕入地狱。九月九日我强行登高,希望能解脱心灵的桎梏。正是在这弦歌之地,高亭倚靠着城墙的曲线。衰败的柳树依然在风中摇曳,苍山上闪现着晴天的阳光。国家的萧条令人心痛,随意的言论不应被束缚。看九州大地正沉沦,似乎没有容身之地。夫子嵇阮的高傲与冰清玉洁令人仰慕,巢林中栖息的一枝却与妖邪相触。盛衰变化只是偶然,龙的本性实在令人惊讶。千驷马空亡又有什么称号,首阳山的孤独与饥饿并不是刻薄。唉,屈原的遭遇,只能徒劳地握着一把粟米。破茅屋在秋风中摇摇欲坠,杜甫的忧伤又在何处沉浮。悠悠的苍天逐渐昏暗,辛劳的百年却如毒般难忍。伫立于此,我起身遐思,仰望高飞的双黄鹤。
方守敦,近代诗人,曾致力于诗词创作与研究,尤其擅长古体诗。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作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作者因家国事变而感到忧虑,借助登高之际,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外有抒情,内有慨叹,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思索。
这首《九日偕季野登中校爱景亭》以“登高”这一传统主题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人生的无奈。开篇以“忧患因贤豪”引入,直接点明了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言辞间流露出对豪杰之士未能施展抱负的惋惜。接下来的“九日强登高”,则是以登高为象征,试图通过此举解脱内心的束缚,表现出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描绘的“衰柳尚婆娑,苍山见晴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即便在困顿中,依然可以找到希望的光芒。随着诗句的深入,社会的萧条愈发凸显,“萧条家国事,放言不可束”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反思,而后续对屈原的提及,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深切思考和无奈。诗人在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中,最终转向高飞的黄鹤,象征着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追求。
全诗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人在困境中寻求解脱,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贤豪”是指什么?
A. 富贵之人
B. 有才德的人
C. 诗人本人
D. 平民百姓
“九日强登高”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家国的热爱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朋友的思念
“悠悠苍天昏”中,苍天的昏暗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失落与绝望
C. 自然变化
D. 美好的未来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