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时间: 2025-04-26 03:30:17

诗句

终日驾盐车,鞭棒时时打。

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

怎得长游冶。

伯乐相师来,见后频嗟讶。

巧计多方赎了身,得志马。

须报师恩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17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作者: 马钰 〔元代〕

终日驾盐车,鞭棒时时打。
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
怎得长游冶。伯乐相师来,
见后频嗟讶。巧计多方赎了身,
得志马。须报师恩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常年驾驭盐车的人的生活状态,作者自我感叹精神长期受压抑,就像病马一样。如何才能得到长久的放松和享受呢?幸好遇到了伯乐这样的良师,令他感到惊讶与感激。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释放了自己,获得了志向与抱负。现在,他应该感恩于师恩。


注释:

字词注释:

  • 驾盐车:负责运输盐的车,象征艰辛的生计。
  • 鞭棒:用来驱赶马的工具,暗示生活的压力与困境。
  • 伯乐:古代著名的识马之人,象征能识别人才的人。

典故解析:

  • 伯乐相马:出自《史记》,比喻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诗中提到的伯乐,隐喻能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贵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诗词反映个人遭遇和社会现象,风格多样,常以直抒胸臆见长。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马钰感到生活困顿与失落之际,表达了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师恩的感激。


诗歌鉴赏:

马钰的《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通过“盐车”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压抑,表现了一个人长期在困境中挣扎的状态。诗中以“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来形象地比喻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既有对自身处境的自我批评,也有对未来的渴望。

而“伯乐相师来,见后频嗟讶”则转折了之前的沉重,带来了希望与改变。伯乐的出现象征着能够改变命运的良师,诗人在此感受到的惊讶与感激,流露出希望与感恩之情。最后的“须报师恩也”更是点明了对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之心,显示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师者的伟大。

整首词在对比中展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希望的光明,感情真挚,触动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终日驾盐车:每天都在忙碌地驾驶盐车,生活艰难。
  2. 鞭棒时时打:生活中不断受到责骂或打击,暗示生活压力。
  3. 自叹精神久屈沉:自我感叹长时间被压抑,心情沉重。
  4. 如病马:比喻自己如同生病的马,失去活力。
  5. 怎得长游冶:想要长久地享受生活,寻求快乐的方式。
  6. 伯乐相师来:遇到了识才的良师,指引前路。
  7. 见后频嗟讶:感到惊讶与感慨,似乎不敢相信。
  8. 巧计多方赎了身:经过多种巧妙的方法获得了解脱。
  9. 得志马:如同得到自由的马,终于获得了志向。
  10. 须报师恩也:应当感恩于帮助自己的师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病马”,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律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主题集中在对师恩的感激与生活变化的渴望,展现了个人在困境中向上奋进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盐车:象征生计与生活的艰辛。
  • 伯乐:象征识才与传授知识的人。
  • 病马:象征被压抑的状态与失去活力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马钰
    • C. 苏轼
  2. “伯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良师
    • B. 朋友
    • C. 家人
  3. 诗中提到的“盐车”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生活的艰辛
    • C. 旅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对比马钰的《卜算子》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叹,但马钰更强调师恩与改变,杜甫则侧重于对时代与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我梦 涟漪亭赏梅 烟波即事 薄醉遣怀 寒夜 窗下戏咏 属疾 统分稻晚归 纵步近村 家居自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斥的词语有哪些 窃窃私议 米字旁的字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栖栖遑遑 包含盛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该茂 贪财好利 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踏查 劭令 就木 推天抢地 鼠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傅粉何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