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17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作者: 马钰 〔元代〕
终日驾盐车,鞭棒时时打。
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
怎得长游冶。伯乐相师来,
见后频嗟讶。巧计多方赎了身,
得志马。须报师恩也。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常年驾驭盐车的人的生活状态,作者自我感叹精神长期受压抑,就像病马一样。如何才能得到长久的放松和享受呢?幸好遇到了伯乐这样的良师,令他感到惊讶与感激。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释放了自己,获得了志向与抱负。现在,他应该感恩于师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诗词反映个人遭遇和社会现象,风格多样,常以直抒胸臆见长。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马钰感到生活困顿与失落之际,表达了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师恩的感激。
马钰的《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通过“盐车”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压抑,表现了一个人长期在困境中挣扎的状态。诗中以“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来形象地比喻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既有对自身处境的自我批评,也有对未来的渴望。
而“伯乐相师来,见后频嗟讶”则转折了之前的沉重,带来了希望与改变。伯乐的出现象征着能够改变命运的良师,诗人在此感受到的惊讶与感激,流露出希望与感恩之情。最后的“须报师恩也”更是点明了对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之心,显示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师者的伟大。
整首词在对比中展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希望的光明,感情真挚,触动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主题集中在对师恩的感激与生活变化的渴望,展现了个人在困境中向上奋进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伯乐”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盐车”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对比马钰的《卜算子》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叹,但马钰更强调师恩与改变,杜甫则侧重于对时代与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