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9:58
月白星稀霜气多,
卷旗束甲涉葱河。
田家不觉官军度,
夜半只闻风雨过。
月光皎洁,星星稀疏,寒霜弥漫,
将军卷起旗帜,收起铠甲,渡过葱郁的河流。
田家的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官军的经过,
只有在半夜时分,听见风雨声悄然而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边将军的形象和战斗场景,反映了历史上边疆战争的常态,表现了士兵的辛苦与农民的无奈。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反对权臣专权,提倡理学与政治清明。其诗词风格简洁、明快,常表现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边将三首是司马光在边疆战事频繁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军民生活的艰辛与战斗的残酷。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场景,展现了士兵的辛劳与百姓的无知,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描绘了边疆的夜晚场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阴霾和农民的无奈。开头的“月白星稀霜气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画面,给人以孤寂的感觉。接着“卷旗束甲涉葱河”,将目光转向士兵,表现出他们在夜间行动的谨慎与疲惫。最后两句则将焦点放回到田家,强调了战争与平民生活的隔阂,农民在战事中无知而无助,暗示了战争带来的隐忧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以静谧的夜晚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关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们的渺小,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卷旗束甲”和“涉葱河”,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同时,通过意象的营造,月光、星空、霜气等自然元素与战争的主题形成对比,突显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静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与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军民关系的关心。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表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白星稀”描绘的是怎样的夜晚?
“卷旗束甲”指的是什么行为?
诗中反映了哪些人群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这首诗的情感显得更加细腻和沉重,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边塞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对士兵和百姓生活的影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