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卜算子 玉虚观夜静中,师父令和,都要奔波》

时间: 2025-04-26 03:01:17

诗句

真性休空走。

二物长相守。

这些消息阿谁知,便是无中有。

实鼎琼花放,玉户金光透。

作个清凉彼岸人,清静工夫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17

原文展示:

卜算子
玉虚观夜静中,师父令和,都要奔波。
真性休空走。二物长相守。这些消息阿谁知,便是无中有。
实鼎琼花放,玉户金光透。作个清凉彼岸人,清静工夫就。

白话文翻译:

在夜静的玉虚观中,师父的命令与和谐,众人都在忙碌奔波。
真正的本性无需空走,二者长久相守。这些消息谁能知晓,实际上就是无中生有。
真如鼎中琼花绽放,玉门透出金光。要做一个清凉的彼岸人,修炼清静的功夫便好。

注释:

  • 卜算子:一种词牌名,通常用来表达抒情的内容。
  • 玉虚观:指道教的一种道观,象征清静无为。
  • 真性:指人的真实本性。
  • 无中有:指虚无中产生的事物,强调事物的无常与变化。
  • 琼花:美丽的花,常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
  • 清凉彼岸人:指超脱世俗,达到一种宁静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元代诗人,主要以道教思想为背景,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道教信仰对个人修行的强调,诗人在玉虚观静夜中思索人生和修行,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真实本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描绘夜晚的玉虚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作者在此背景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道路。诗中“真性休空走”一语,强调了人的真实本性不应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反而应当在内心深处找到归属。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的“实鼎琼花放”,体现了通过修行而获得的内心升华,象征着智慧和美好。整首诗以道教的哲学思考为主线,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入理解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思想的深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虚观夜静中:在夜深人静的玉虚观中,环境显得宁静。
  • 师父令和,都要奔波:师父的教诲与和谐,然而世人却仍在忙碌奔波。
  • 真性休空走:真实的本性是不需要随波逐流。
  • 二物长相守:内心的宁静与道理应长久相守。
  • 这些消息阿谁知,便是无中有:这些道理谁能理解,实则是从虚无中显现而来。
  • 实鼎琼花放:就像鼎中美丽的琼花绽放,隐喻智慧的觉醒。
  • 玉户金光透:象征着美好与光明的未来。
  • 作个清凉彼岸人:希望成为一个超脱世俗的人。
  • 清静工夫就:修炼清静的功夫就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花”比喻美好的内心状态。
  • 拟人:将“真性”赋予了行动,强调其主动性。
  • 对仗:如“玉户金光透”与“清凉彼岸人”,对称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安宁的渴望,提倡修行与真实本性的结合,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应保持内心的清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虚观:象征道教的信仰与清静。
  • 琼花:象征美好与智慧的绽放。
  • 金光: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性”指的是什么? A. 真实本性
    B. 世俗身份
    C. 外在表现

  2. “琼花放”与“金光透”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内心智慧与觉醒
    C. 精致生活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奔波劳碌
    B. 清静修行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同样营造夜晚的静谧氛围,抒发思念之情。
  • 《静夜思》唐·李白: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亦有宁静之感。

诗词对比:

  • 尹志平的《卜算子》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道教修行,后者则偏向于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查询

水龙吟 代寿贾秋壑 次韵西山寺主清月 上巳酒边即事示女沖二首 孟春书怀 代赵信甫千人助冬衣 到西山怀赵景文 蒙斋习庵皆有诗在慈云阁沈端宪又有记文刻石 次韵如岳惠茶 梅山弟家醉中 似仁泽宗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危不苟 师保 正色立朝 豸佩 危言悚听 条贯部分 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少成 蹙绳 殳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蛋青 旡字旁的字 疏不谋亲 手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包含陶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