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9:50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沈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这首诗描写了对已故朋友的追思与自我反省。延陵的墓碑留存着名人的表述,岘首则送别了沈氏的碑文。我敢于直言,但并不加任何修饰,仍然可以无愧于心。生前难以报答的恩情,纵使死去也难以追溯。等到将来能写下丰厚的功绩时,江河湖泊也许会因此而改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致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蕴含悲伤与愁思,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表现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死、功业的思考以及对故人的怀念。诗中表达了他对已故友人的哀悼,以及对自己一生得失的感慨。
这首诗体现了李商隐对生与死、功与名的深刻反思和感悟。诗的开头提到了延陵的墓和沈碑,直接引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显示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死者的缅怀。接下来的“敢伐不加点”,表达了他敢于直言的勇气,尽管身处逆境也不愿意迎合世俗的看法。李商隐在诗中表露了对自己一生的无奈与追求,他感叹“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生前难以报恩,死后又无法弥补,透出了对人生短暂、恩情难续的悲叹。
最后两句“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则是对未来的期许,暗含着对成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甘。虽然人生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但他依然期待着在未来能有所作为,改变现状。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既有对过往的沉重思考,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展示了李商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反思与自我反省,表达了李商隐对已逝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成就的期待。通过对生死、恩情和功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着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墓与碑的结合,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延陵”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敢伐不加点”中的“点”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九死”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