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2:59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
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
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
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
嵩阳松雪有心期。
在前池上,露水如同细小的霰珠般降落,
月光照过回塘,万竹林中显得忧伤。
浮世本就是多聚多散,
红莲又有什么理由而凋零呢?
悠扬的归梦,唯有灯下才能看见,
我在颓废的人生中,唯有酒知我心。
难道到了白头之际才会明白你吗?
嵩阳的松雪,依然期盼着那份心意。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少陵野老,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细腻微妙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诗多描写个人情感、人生哲理,常常借用典故,含蓄而深刻。
本诗作于李商隐与友人崇让的宴会上,宴会之际,诗人感慨人生的聚散无常,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李商隐的《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开篇以“露如微霰”引入,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清新。接着的“月过回塘万竹悲”则转入情感的抒发,月光照耀下的竹林似乎在诉说着生离死别的悲哀,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浮世本来多聚散”一句,直指人生的无常,聚散离合皆为常态。诗人通过对“红蕖”的提及,表达了即便是美好的事物也难逃离别的命运,感慨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悠扬归梦惟灯见”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酒成为了理解他内心的唯一知己。最后两句“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定,尽管经历了无数的离散与困顿,依然保持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人生智慧。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聚散,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的作者是?
诗中“浮世本来多聚散”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红蕖”象征着什么?
答案:
可以将李商隐的《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