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0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09:44
浪淘沙令
作者: 刘志渊
休执相皆空。
徒滞顽空。
劳劳不见有中空。
空里混成神妙体,
空乃不空。
此理是真空。
物物明空。
念无念念不争空。
照见缘空成深智,
方了圆空。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空”的理解和体悟。不要执著于一切事物,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虚空的。我们徒然滞留在这种顽固的空中,辛苦劳累,却看不到真正的内在空灵。空中混合着一种神妙的存在,空,实际上并不是空。这个道理才是真正的空。每一个事物都在显现空的本质。心念若无念,不争执于心念的空,才能照见因缘的空,从而获得深刻的智慧,最终达成圆满的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佛教哲学中的“空”概念,强调一切事物的无常和虚幻,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佛教思想的吸收和理解。
作者介绍: 刘志渊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创作以哲理性和抒情性著称。他在诗词中常常融入佛教思想,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面临着许多生存困境,佛教思想的普及使得许多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本质,刘志渊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思潮的产物。
《浪淘沙令》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空”的独特理解。在这首词中,刘志渊通过对“空”的深入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领悟。诗中反复提到的“空”,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更是一种实践的智慧。诗人提醒我们,不要执著于表象和外在的事物,因为这些都是短暂和虚幻的。通过对“空”的反思,诗人引导我们走向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词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到哲理的核心。诗人运用了许多对比手法,如“空乃不空”、“念无念念不争空”,强调了看似矛盾的事物之间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让人感受到哲学的深邃,也让人体验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心灵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词不仅仅是对“空”的探讨,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展现了作者超越凡尘的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空”的哲学,鼓励读者超越表象,理解生命的本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空”主要指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空”的概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