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卢舜徒太守送余至天津留别》

时间: 2025-08-02 11:19:01

诗句

谁信黔西去,相随泛海云。

明知终欲别,只为惜难分。

老泪不空洒,此情倾向君。

桃花潭水意,岂独古人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1:19:01

原文展示:

谁信黔西去,相随泛海云。
明知终欲别,只为惜难分。
老泪不空洒,此情倾向君。
桃花潭水意,岂独古人闻。

白话文翻译:

谁能相信我从黔西出发,竟然会随波漂流至海云之中。
明明知道终究要分别,只是因为太过珍惜这难得的相聚。
年老的我泪水流淌,这份情感全都倾注于你。
桃花潭水的深情,难道仅仅是古人才能理解的吗?

注释:

  • 黔西:指贵州省西部,诗人可能在此地,表达离别时的地理背景。
  • 泛海云:泛指海上漂流的云,寓意远行。
  • 老泪不空洒:表达年老时的情感,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 桃花潭水:指桃花潭,是古代诗人王勃所提到的地方,象征深情厚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奕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情感真挚,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明白离别的不可避免,但仍然感伤不已。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层面上极具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到好处的意象,将离别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谁信黔西去,相随泛海云”不仅描绘了离别的背景,还通过“谁信”二字体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不信。接下来的“明知终欲别,只为惜难分”,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感情的珍惜,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泪水的流淌象征着年岁渐长,但情感依旧如故,显示了人情的厚重和深沉。而最后一句“桃花潭水意,岂独古人闻”,则将古典的意象融入个人情感之中,唤起对古人情感的共鸣,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自我情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信黔西去,相随泛海云:表达了出发的意外与不易,隐含对未来的迷茫。
  2. 明知终欲别,只为惜难分:虽知离别在即,但对友谊的珍惜让人难以割舍。
  3. 老泪不空洒,此情倾向君:老去的泪水,倾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4. 桃花潭水意,岂独古人闻:将古代情感与当下情感相融合,表达对友情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海云”比喻离别的漂泊与无依。
  • 拟人:通过“老泪”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离别时对友谊的深厚情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无奈与不舍,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黔西:象征远行与故乡的分离。
  • 桃花潭:象征深情厚谊与历史的回响。
  • 泪水:象征情感的真实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黔西”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东南 B. 西南 C. 北方 D. 南方

  2. “老泪不空洒”中的“老”指的是什么?
    A. 年龄 B. 经验 C. 情感 D. 记忆

  3. “桃花潭水意”中的桃花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历史 D. 自然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陈奕禧的这首诗则侧重于细腻与沉重,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评传》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冬苦雨祷晴幸应刘若讷惠诗为贺因次其韵 遗直堂六首 送谅弟丞邵阳 送温伯玉二首 其二 水龙吟(题三峰阁咏英华女子) 九华道中 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 送庞祐甫五首 其五 连日得杂花数株艺之池亭感而有作 满江红(丁亥示庞祐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瓶沉簪折 貝字旁的字 孙庞 血字旁的字 抵挡 水字旁的字 快犊破车 剖卵 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恲恲 不毒不发 毛字旁的字 俭可养廉 军赐 父字头的字 简而言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