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刘宪诗二首》

时间: 2025-05-02 13:06:04

诗句

已筑高城受虏降,盟言端的有如江。

翠华回跸清驰道,绣指观风绝犬庞。

凯奏花卿初卷甲,诗成草圣屡题窗。

还朝有策裨聪明,纳谏那忧以杖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6:04

原文展示

已筑高城受虏降,
盟言端的有如江。
翠华回跸清驰道,
绣指观风绝犬庞。
凯奏花卿初卷甲,
诗成草圣屡题窗。
还朝有策裨聪明,
纳谏那忧以杖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已经修建的高城,象征着抵御敌人的胜利。盟约的诚意如同滔滔江水般浩荡。经过清晨的巡游,华丽的车队在畅通的道路上疾驰,绣花的手指在微风中轻舞,宛如绝世的犬子。凯旋的乐声中,花卿首次披甲,诗人草圣频频在窗前题字。回朝时,有策划的人才为国效力,纳谏时却忧愁得如同捶打木杖。

注释

  • 已筑高城受虏降:已修建高大的城墙以抵御敌人,象征着胜利的降服。
  • 盟言端的有如江:盟誓的言辞真诚坚定,像江水般奔流不息。
  • 翠华回跸清驰道:华丽的车队在清晨的道上返回,给人一种清新畅快的感觉。
  • 绣指观风绝犬庞:绣花的手指在风中舞动,如同绝世的犬子,表现出一种优雅和灵动。
  • 凯奏花卿初卷甲:胜利的乐声中,花卿第一次披上战甲,象征荣耀。
  • 诗成草圣屡题窗:草圣(王羲之)屡次在窗前题字,表现出诗人渊博的学识与才华。
  • 还朝有策裨聪明:回朝时,手中有策划的人才,为国家贡献智慧。
  • 纳谏那忧以杖撞:纳谏时忧心如焚,心情如同用杖子敲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抒情与描写,常以山水、时事作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胜利和归朝的情景,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城、盟约、华丽的车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国家的胜利和诗人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已筑高城受虏降”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抗敌胜利的氛围,紧接着“盟言端的有如江”强调了胜利的来之不易和坚定的信念。接下来的描写则带有一种清新和灵动的气息,诗人用“翠华回跸清驰道”展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与自豪。整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庆贺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中融合了历史的沉重感和个人的情怀,尤其是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在胜利背后仍存的忧虑,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形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筑高城受虏降:象征着胜利的防御工事,与敌人达成和解。
  2. 盟言端的有如江:比喻盟约的坚定与真诚,似江河流淌。
  3. 翠华回跸清驰道:描绘了胜利归来的场景,鲜明生动。
  4. 绣指观风绝犬庞:优雅的意象,暗示着诗人的文采。
  5. 凯奏花卿初卷甲:胜利的气氛中,花卿披甲显得格外荣耀。
  6. 诗成草圣屡题窗:表现出文人雅士的风度与书香气息。
  7. 还朝有策裨聪明:政治上的才俊为国效力,强调智慧的重要。
  8. 纳谏那忧以杖撞:暗示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盟言端的有如江”,通过比喻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翠华”、“绣指”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胜利的庆贺,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城:象征着坚固的防御和胜利。
  • 盟言:代表着信任与合作的精神。
  • 翠华:象征着荣华与胜利的车队。
  • 绣指:代表着优雅和文人的气质。
  • 凯奏:象征着胜利的喜悦和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城”象征什么?

    • A. 胜利的防御
    • B. 战争的失败
    • C. 个人的成就
    • D. 自然的景色
  2. “盟言端的有如江”中的比喻指的是什么?

    • A. 盟约的坚定
    • B. 河流的宽广
    • C. 战争的无情
    • D. 诗人的孤独
  3. 诗中“凯奏花卿初卷甲”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胜利的欢庆
    • B. 对战争的厌倦
    • C. 对诗人身份的怀疑
    •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但更加关注于战争带来的伤痛。
  • 李白的《庐山谣》: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自然的壮丽,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天生体态腰肢细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菩萨蛮 出都日道中 菩萨蛮 不作巢 菩萨蛮 赠张倩倩表妹 菩萨蛮(怨别) 菩萨蛮 其一 有感 菩萨蛮 次集中韵 见凌祉媛《翠螺阁集 闺秀题词》 菩萨蛮 除夕同外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伪 黑字旁的字 珍肴异馔 惊天地,泣鬼神 辽事 遗础 长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勒马悬崖 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不慭遗 王字旁的字 三思而后行 包含股的成语 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腾结尾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故剑情深 襧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