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赠别李唐卿)》

时间: 2025-08-11 07:13:14

诗句

秋兴连天,又还不分秋光老。

莼鲈犹好。

莫落秋归后。

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

君知否。

阳关三奏。

消黯情多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7:13:14

点绛唇(赠别李唐卿)

作者:廖行之 〔宋代〕

原文展示:

秋兴连天,又还不分秋光老。莼鲈犹好。莫落秋归后。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君知否。阳关三奏。消黯情多少。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兴致连绵不绝,却又不知秋光已经渐老。莼菜和鲈鱼还是那么美味。不要等到秋天结束后再说。谁是那位离去的人,骑马时都朝东而去。你知道吗?在阳关三叠的曲调中,多少愁苦随着音符消散。

注释:

  • 莼鲈:莼菜和鲈鱼,指美味的水产,象征着美好的情谊。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阳关三叠是指送别时的曲调,常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 东首:指向东边去,象征着离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廖行之,字用之,号澹然,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而富有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词是廖行之为了送别好友李唐卿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秋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人情的交织。首句“秋兴连天”揭示了秋天带来的无限感慨,但随即又提到“秋光老”,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莼鲈的提及不仅仅是对美味的怀念,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莫落秋归后”一句,流露出一种对离别的警醒与不舍,仿佛在提醒朋友珍惜当下的相聚时光。

“有底从人,上马皆东首”描绘了离去的身影,仿佛每一个骑马的人都朝向东去,象征着远方与未来的追寻,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无奈和伤感。最后一句“阳关三奏”,让人感受到那种浓烈的离别情绪,音符中潜藏着难以言表的惆怅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优美的意象、清新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离别的苦涩,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秋天的兴致,感叹秋光渐老,暗示时间的无情。
    • 第二联提到莼鲈,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第三联通过“东首”暗示离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最后一句通过音乐的意象,将情感升华至极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兴连天”与“秋光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
    • 意象:莼鲈代表友情与美好回忆,阳关的音乐则代表离别的哀伤。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表达了深刻的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 莼鲈:象征美好的友情与共度的时光。
  • 阳关:代表离别的悲伤与无奈,同时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莼鲈”代表了什么?

      • A. 美食
      • B. 离别
      • C. 友谊
      • D. 时间
    2. “阳关三奏”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离别的曲调
      • C. 旅行的路线
      • D. 秋天的景象
    3. 诗中提到的“东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向西而去
      • B. 归家的心情
      • C. 离去与追寻
      • D. 旅行的计划

答案:

  1. C. 友谊
  2. B. 离别的曲调
  3. C. 离去与追寻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诗词对比

    • 廖行之的《点绛唇》与王之涣的《送友人》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注重秋天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离别之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塞上 哭单父梁九少府 夜别韦司士 田家春望 送桂阳孝廉 送蹇秀才赴临洮 效古赠崔二 送董判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穷岁累月 示字旁的字 四壁萧然 彑字旁的字 眼明手挗 后恭前倨 尸禄害政 面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一递一声 无赐 政潮 屠宰场 言字旁的字 犯上作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