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三荼醾洞》

时间: 2025-05-07 06:52:24

诗句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4

原文展示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

白话文翻译

这一片绿蔓生长得如此茂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华丽的席子上洒落着残余的花瓣,酒樽里浸透了淡淡的芬芳。

注释

  • 猗猗: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翠蔓:指绿色的藤蔓植物。
  • 蔼蔼:形容气氛和谐、温暖的样子。
  • 繁香:香气浓郁。
  • 绮席:华丽的席子,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环境。
  • :掉落、洒落。
  • 残英:指已经凋谢的花瓣。
  • 芳樽:盛酒的器具,形容酒香四溢。
  • :浸泡、浸润。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芳樽”与古代酒文化息息相关,古人常以酒宴聚会,借酒抒怀,诗中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清新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苏辙晚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后,他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苏辙的《荼醾洞》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开篇以“猗猗翠蔓长”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茂盛的植物中。紧接着“蔼蔼繁香足”,不仅呈现了环境的优美,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后两句“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则将视角转向人文情感,席子上的残花与酒樽中的余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惆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

整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猗猗翠蔓长:翠绿的蔓藤生长得特别茂盛,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
  2. 蔼蔼繁香足:香气四溢,环境温馨,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3. 绮席堕残英:华美的席子上洒落着凋谢的花瓣,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4. 芳樽渍余馥:酒樽中仍然留有余香,象征着回忆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翠蔓”、“芳樽”等意象传达自然和人文的美。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蔓:象征生命的繁茂与活力。
  • 残英:代表美好的事物终将凋零,暗含人生无常。
  • 芳樽:象征欢聚与回忆,传达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猗猗翠蔓长”中的“猗猗”是什么意思?

    • A. 华丽
    • B. 繁茂
    • C. 细腻
      答案:B
  2. 诗中“绮席”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席子
    • B. 华丽的席子
    • C. 木椅
      答案:B
  3. “芳樽渍余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庆
    • B. 怀念
    •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描绘自然美与生命感悟的诗作。
  • 《静夜思》 by 李白:通过夜景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苏辙 vs. 苏轼:两兄弟的诗风虽然相似,但苏辙更偏向自然景物的描写,而苏轼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一 竹枝歌十首 越州歌二十首 越州歌二十首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三 乌江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九十 泰山 忠州荔枝楼小憩 忆秦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绘画 日字旁的字 扫径以待 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椎牛歃血 包含似的成语 芜旷 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惊倒 高能 东游西逛 兼人之材 安然无事 驽骡 白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