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4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
这一片绿蔓生长得如此茂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华丽的席子上洒落着残余的花瓣,酒樽里浸透了淡淡的芬芳。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芳樽”与古代酒文化息息相关,古人常以酒宴聚会,借酒抒怀,诗中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清新的诗风而闻名。
本诗作于苏辙晚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后,他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苏辙的《荼醾洞》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开篇以“猗猗翠蔓长”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茂盛的植物中。紧接着“蔼蔼繁香足”,不仅呈现了环境的优美,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后两句“绮席堕残英,芳樽渍余馥”则将视角转向人文情感,席子上的残花与酒樽中的余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惆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
整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审美追求。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猗猗翠蔓长”中的“猗猗”是什么意思?
诗中“绮席”指的是什么?
“芳樽渍余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