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7:10
次韵答幽兰
作者: 苏辙
幽花耿耿意羞春,
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
长松百尺有为薪。
这首诗表达了对幽兰的深情,幽兰花开得静雅而羞涩,给人一种隐秘而清香的感觉。诗人思索着,佩戴美丽花香的人又是谁呢?内心那一寸芳心必须要好好保护,因为就像那高大的松树,虽有百尺之高,却也只为他人提供薪火。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哲理,作品多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他的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士人追求隐逸与清雅风格的潮流。隐逸文化在当时受到推崇,苏辙在诗中通过对幽兰的描写,展现了对纯净心灵的向往与珍视。
《次韵答幽兰》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借助幽兰这一意象,探讨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关系。开篇以“幽花耿耿意羞春”引入,既描绘了幽兰花的清雅,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羞涩与思虑。接着“纫佩何人香满身”,不仅表达了对佩戴香饰的人物的好奇,也隐喻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与依存。
在“芳心须自保”的句子中,诗人强调了对内心情感的保护,这是一种自我珍视与自我反思的态度。而最后一句“长松百尺有为薪”,则通过松树的高大象征了坚定与奉献,暗示即使有高远的追求,也要为他人提供温暖与支持,展现了诗人博大的情怀。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苏辙的诗歌艺术特征。通过对幽兰的赞美与思考,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珍视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对幽兰的赞美展开,通过对其形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珍视与保护,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理解,最终传递出一种温暖与奉献的情怀。
选择题:诗中“幽花耿耿”意指:
A. 花朵繁茂
B. 花朵娇羞
C. 花朵凋零
填空题:诗中的“长松百尺”象征的是_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轻视。 (对/错)
比较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次韵答幽兰》,两者都反映了对内心情感的描绘,但苏轼的作品更为豪放,而苏辙则更显细腻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