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巫山》

时间: 2025-04-26 02:49:07

诗句

碧簪千丈倚巴江,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不知何处是高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7

原文展示:

巫山
作者:华岳 〔宋代〕

碧簪千丈倚巴江,
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
不知何处是高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碧簪千丈”形容巫山的高耸,仿佛是一根绿色的簪子倚靠在巴江边上。天空中的暮雨和早晨的云彩常常交替着出现,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感觉。巫山的山势直插云天,似乎连神仙的宫殿都显得稀少,只是诗人却不知何处才是高堂所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簪:指青绿色的簪子,形容巫山的颜色。
  • 千丈:形容山的高度,非常高。
  • 巴江:指长江的一部分,流经巴地。
  • 暮雨:傍晚时的雨。
  • 朝云:早晨的云彩。
  • 山势:山的形势或轮廓。
  • 高堂:高大的厅堂,常指富贵人家的居所。

典故解析:

  • 巫山:古代传说中与神女、仙境相关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山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览巫山时,诗人被巫山的壮观景色所吸引,因而作诗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巫山》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巫山的壮丽风光。开头的“碧簪千丈倚巴江”展现了巫山高耸入云的壮观,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描绘得仿佛是一根绿色的簪子,既形象又生动。而“暮雨朝云总是常”一句则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永恒,表现了诗人对巫山四季变换、朝夕轮回的细致观察。最后两句用“插天”和“高堂”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巫山的雄伟与人间居所的渺小,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巫山的赞美,更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簪千丈倚巴江:碧绿的山峰如同千丈高的簪子,倚靠在巴江之滨,形象地展示了巫山的高度与美丽。
  2. 暮雨朝云总是常:傍晚的雨与早晨的云彩交替出现,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常态。
  3. 山势插天宫殿少:巫山的山势直插蓝天,仿佛神仙的宫殿也显得稀少,强调了巫山的壮丽与神秘。
  4. 不知何处是高堂:诗人不知高堂何在,表达了对人间富贵与自然雄伟的思考和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喻为“碧簪”,形象而生动。
  • 拟人:赋予山势以人类特征,增添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迷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簪:象征着美丽和高雅。
  • 巴江:代表自然水系的流动与生命。
  • 暮雨朝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高堂:象征人类的居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碧簪千丈”中“碧簪”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根山的比喻
    D. 一种颜色

  2. 诗中“暮雨”和“朝云”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C. 对人世喧嚣的厌倦
    D. 对爱情的思念

  3. “不知何处是高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人生的迷茫
    B. 对高堂的向往
    C. 对山的敬畏
    D. 对自然的依恋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华岳的《巫山》均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但李白更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豪情,而华岳则通过巫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楚辞与山水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郑柏窗所藏莲社图 题习齐先生扇上尽 题王立章云山卷 题唐圉人调马图 题沈华溪诗集 题扇上画 题扇上画 题扇上画 题山水扇 题山水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污的成语 天人相应 卵石 儿字旁的字 主诉 山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文丝不动 匸字旁的字 喜见乐闻 梦想不到 尽忠报国 公然 心平气舒 口字旁的字 残民害理 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