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03
作者: 陈深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白莲生清地,至洁尘不行。
当时取我社,亦以清净故。
乐国初地有,莽莽果何处。
陶公寄醉乡,盖深得其趣。
公何挽不入,谢何推不去。
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盗循彼何人,一见乃深许。
干固未易知,身名期岁暮。
遗风惊千祀,流落见缃素。
永怀名山游,乐与善人遇。
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
我将解世缠,已放登山具。
载酒酹渊明,间津桃源路。
白莲生长在清净的地方,至洁的品德不会沾染尘埃。
当初选择我社,正是因为它的清净。
乐国的初始之地,荒凉的果实又在何处呢?
陶公寄情于醉乡,确实是深得其中的趣味。
陶渊明为何不能挽留,谢安为何不能推开?
远方的师友真心高洁,心中杂念却难以排除。
那些盗贼又是谁呢,一见面便深感亲切。
坚贞不易被知晓,身名期盼在岁末。
遗留下的风气惊动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字见于缃素。
永远怀念名山游,乐于与善人相遇。
匡庐青山拂天,江水朝东奔流。
我将解开世俗的羁绊,已经放下登山的装备。
端着酒杯祭奠渊明,途经桃源的道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怀,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是对一幅名为“莲社图”的画作的吟咏,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认同与景仰。
这首诗以“白莲”开篇,象征着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通过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传达出一种拒绝世俗、坚持品德的决心。接着,诗人提到陶渊明,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意深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多次提到“清净”,反复强调了内心追求的纯粹。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心境相互交融。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羁绊的释然,象征着一种自我解放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净、隐逸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对陶渊明等隐士的认同,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深的作品与陶渊明的作品,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陈深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