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周韶州》

时间: 2025-07-27 01:36:54

诗句

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功业要当垂永久,

利名那得在须臾。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寄语故人休怅怏,古来贤达事多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1:36:54

原文展示:

十年学道困穷庐,
空有长才重老儒。
功业要当垂永久,
利名那得在须臾。
山中荆璞谁知玉,
海底骊龙不见珠。
寄语故人休怅怏,
古来贤达事多殊。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来我在茅屋中苦苦求道,
虽有长久的才华却只成了老朽的读书人。
要想成就伟业,必然要留名千古,
而短暂的利益和名声又何足挂齿呢?
山中荆条和璞玉,谁能辨识其珍贵?
海底的骊龙,谁又能看到其中的明珠?
我想寄语老朋友,别再感到失落,
自古以来,贤达之士的遭遇各有不同。

注释:

  • :指的是哲学、修道或追求真理的道路。
  • 困穷庐:形容生活贫困,居住在简陋的小屋中。
  • 长才:长久的才能或学识。
  • 老儒:指年老的读书人或儒者,带有对自身处境的自嘲。
  • 功业:指成就和事业。
  • 须臾:片刻、短时间。
  • 荆璞:比喻隐藏的宝贵之物,荆指的是荆条,璞指的是未经雕琢的玉。
  • 骊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罕见的珍宝。
  • 怅怏:形容失落、沮丧的心情。
  • 贤达:指有才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唐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朴素,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牟融求道期间,表达了他在艰难环境中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友人的劝诫。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世俗成就的冷静观察。

诗歌鉴赏:

《寄周韶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作者通过个人经历抒发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作者十年来在修道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贫穷小屋中求道的艰辛。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功名与利益的深刻反思,强调真正的成就应是留名千古,而不是追求短暂的名声与利益。

诗中“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两句,用生动的比喻进一步阐释了世人对潜在价值的忽视,暗示理想与才华常常难以被世俗所认同。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也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最后的两句“寄语故人休怅怏,古来贤达事多殊”则是对朋友的劝慰,劝他不要因遭遇而感到失落,历史上许多贤达之士的经历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种宽慰不仅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心境的调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个人抒情,又有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学道困穷庐:十年来我在简陋的茅屋中追求道理,身陷困境。
  2. 空有长才重老儒:虽然有长久的才华,但年纪渐长只能成为老儒者。
  3. 功业要当垂永久:要想成就伟业,必须留名千古。
  4. 利名那得在须臾:而短暂的利益和名声是无法长久的。
  5. 山中荆璞谁知玉:山中荆条和璞玉,谁能辨识其珍贵?
  6. 海底骊龙不见珠:海底的骊龙,谁又能看到其中的明珠?
  7. 寄语故人休怅怏:我想寄语老朋友,别再感到失落。
  8. 古来贤达事多殊:自古以来,贤达之士的遭遇各有不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荆璞”和“骊龙”比喻潜在的价值和才华。
  • 对仗:如“功业要当垂永久,利名那得在须臾”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谁知玉,谁见珠”,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朋友的关心和劝导。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长远的成就而非短暂的名利。

意象分析:

  • 荆璞:象征隐匿的珍贵才华,表现出作者对自身潜力的自省。
  • 骊龙:象征稀有的珍宝,传达出世人对真正价值的忽视。
  • 困穷庐:展现作者苦求理想的艰辛,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十年学道困穷庐”,其中“困穷庐”指的是什么?

    • A. 富裕的住所
    • B. 贫困的茅屋
    • C. 学校
    • D. 山林
  2. 诗中“功业要当垂永久”的意思是:

    • A. 功名应当短暂
    • B. 成就要留名千古
    • C. 不需要成就
    • D. 只追求利益
  3. “山中荆璞谁知玉”中“荆璞”指的是:

    • A. 荆条
    • B. 玉石
    • C. 藤蔓
    • D. 宝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在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杜甫的诗更显忧国忧民之情。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墨葡萄图》 / 题葡萄图 吴中眠儿歌八首 其一 舟行杂咏四首 其四 舟行杂咏四首 其三 舟行杂咏四首 其二 舟行杂咏四首 其一 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 大梁怀古三首 其二 赴豫途中作二首 其二 赴豫途中作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责数 末路穷途 黍字旁的字 朝饔夕飧 人民法院 启羞兴戎 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隅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危的词语有哪些 忠贞不渝 风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歇热 匸字旁的字 招是生非 觐省 暴殄天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