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11:09
待千岩
作者: 姜夔 〔宋代〕
搴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洞庭湖边,遥望远方的山峦,眼光穿过了天边的一角。刚刚离别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忧愁,但分开已经有一段时间,现在才开始感受到思念的痛苦。写信虽然不是没有笔,但那寒冷的雁群却不愿意停落在此。苇花在等待着风声的传来,真不知道这北风为何如此凶恶。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洞庭湖”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诗词中常常用其作为思乡与离别的象征。此外,寒雁和芦花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表达离别、孤独的情感。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和表现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均有很高的评价。
《待千岩》创作于作者被贬后,处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待千岩》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词,展现了姜夔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观察力。诗的开头“搴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描绘了诗人站在洞庭湖畔,远眺湖光山色的情景,展现了一幅静谧的自然图景,给人一种宁静之感。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绪逐渐转向了对离别的感伤。诗人通过“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表达了对朋友或爱人的思念,揭示了离别的痛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的。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一联,既表达了写信的心情,又暗示了环境的冷清,寒雁不肯停落,象征着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满。北风的凶恶似乎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姜夔在《待千岩》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感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姜夔
D. 白居易
“搴裳望洞庭”中的“搴裳”是什么意思?
A. 放下衣裙
B. 提起衣裙
C. 轻轻走动
D. 望远方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离别思念
C. 描绘风景
D. 叙述历史
《静夜思》与《待千岩》同样表达思乡情怀,但《静夜思》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浓烈。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但姜夔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变化与环境的互动。
以上为《待千岩》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