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散岭》

时间: 2025-05-07 06:26:04

诗句

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

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6:04

原文展示:

大散岭 罗邺 〔唐代〕 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 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条路上,阳光稀少,常常遇到的是稀薄的日光,雪花像手掌一样扑打在行人的衣服上。站在山顶回头望去,来时的路,让人特别怀疑自己是否像鸟儿一样飞翔过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过往:经过,往来。
  • 日色稀:阳光稀少。
  • 雪花如掌:形容雪花大而密集。
  • 扑行衣:扑打在行人的衣服上。
  • 岭头:山顶。
  • 却望:回头望。
  • 人来处:来时的路。
  • 特地:特别地。
  • 身疑:身体感觉。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旅途感受为主,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行经大散岭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岭的荒凉和雪花的密集,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过往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行人在大散岭上的所见所感。首句“过往长逢日色稀”即点出了山岭的荒凉,阳光稀少,给人一种孤寂感。次句“雪花如掌扑行衣”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密集和寒冷,增强了旅途的艰辛感。后两句“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则表达了诗人站在山顶回望来路的感慨,仿佛自己像是飞翔过来的鸟儿,这种感觉既是对旅途的回忆,也是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色稀”描绘了山岭的荒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次句用“雪花如掌”这一生动比喻,增强了雪花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寒冷和艰辛。
  • 后两句通过“却望人来处”和“特地身疑是鸟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雪花如掌”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密集。
  • 拟人:“扑行衣”赋予了雪花动态,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山岭的荒凉和雪花的密集,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色稀:荒凉的山岭。
  • 雪花如掌:密集的雪花。
  • 扑行衣:雪花的动态。
  • 岭头:山顶的视角。
  • 人来处:回忆的路。
  • 鸟飞:自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雪花如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自由 C. 恐惧 D. 悲伤

  3. 诗中“过往长逢日色稀”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阳光明媚 B. 阴雨连绵 C. 荒凉的山岭 D. 繁华的市集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但更多地表现了宁静和超脱。

诗词对比:

  • 罗邺的《大散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对自由的向往,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山中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逃暑小饮熟睡至暮 八十三吟 睡觉闻儿子读书 别梅 饮村酒 从邢刍甫求桃竹拄杖 立春後作 题尊信斋 秋晚 杏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武才 鱼舟 几字旁的字 无虑无思 气盖山河 随意一瞥 幺字旁的字 阿顺取容 瓜字旁的字 嗟咏 立于不败之地 乌喙 坚壁清野 鼎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