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6:43
原文展示:
偶题离亭 罗邺 〔唐代〕
万般名利不关身,况待山平海变尘。 五月波涛争下峡,满堂金玉为何人。 谩夸浮世青云贵,未尽离杯白发新。 谁似雨蓬蓬底客,渚花汀鸟自相亲。
白话文翻译:
世间种种名利与我无关,更何况山川平坦、海洋变尘。 五月波涛争相涌下峡谷,满堂的金玉又为了谁。 不要夸耀世俗的青云直上,离别的酒杯还未尽,白发已新生。 谁能像那雨中蓬草下的旅人,与水边的花鸟自然亲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以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唐代士人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次离别或对世俗生活感到厌倦时所作,通过对比自然与世俗,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场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超然的态度审视世俗的名利,通过对比自然与世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万般名利不关身”一句,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名利的漠视,而“况待山平海变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的态度。后文通过对五月波涛的描绘和对满堂金玉的质疑,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世俗价值的否定。最后,作者以雨中蓬草下的旅人为喻,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与前文的批判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超脱世俗,向往自然。通过对名利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价值的否定。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万般名利不关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名利的漠视 C. 对名利的疑惑 D. 对名利的羡慕
“况待山平海变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诗中“满堂金玉为何人”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质疑? A. 自然的力量 B. 世俗的财富 C. 离别的痛苦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