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09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余听。
我就像东郊的马,身体倾斜,瘦弱得令人担忧。
今晨轻松地起步,行走在幽静的胜地。
抚摸窗台,懒懒地唤醒,脸上露出初见的清新。
眼前没有多余的事物,静坐良久,炉烟袅袅升起。
门前几顶乌黑的帽子,来来往往送走晨昏。
岂知帽影旁边,有块土地在阳光下静谧。
宝阁阴森森,童子面色不悦。
这些年来我总是怀念离别的人,笑着走回归途。
愿意捐弃一切肉体的欲望,终岁奉承清净。
檐下的钟声难以印刻我,出门后仍有余音在耳。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清渊,南宋时期的诗人,出生于福建,后迁居江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清晨,诗人游览慧林寺,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游慧林寺”为引,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景象。诗人在东郊的瘦马比喻中,流露出身体的疲惫与内心的孤独。通过“今晨举足轻”的描写,诗人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幽静生活的渴望。窗外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抚窗唤懒融中,诗人似乎在与懒散的时光对话,表达出对生命中简单宁静的珍惜。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描写出日常生活的来去与无常,暗示着世俗的纷扰与人际的交往。随后,诗人转向内心,思考与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是对“惜违人”的怀念。最后,诗人愿意捐弃一切肉体的欲望,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将自己比作什么?
A. 东郊的马
B. 高山的鹰
C. 水中的鱼
诗中提到的“白日静”意指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宁静的环境
C. 热闹的街道
诗人对“惜违人”有什么感慨?
A. 失去的财富
B. 离别的情感
C. 亲人的关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