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8:49
书如嘉殽要知旨,区区太冲空咏史。
百年能挂几牛角,火急编摩时亹亹。
柳家文类今无遗,可忍行事空违之。
此书真是群玉府,事辞所不遗毫釐。
子不见刘协书成要人定,岂但令人愈头病。
偶向车前问沈公,果符梦里随先圣。
两诗入手喜生春,从今护持知有神。
便可缮写持献御,注解不须烦五臣。
这本书如同美味佳肴,重要的是要领会其中的真意;而那些只会空吟古史的人,实在是太过肤浅。
百年间能挂几根牛角,时光匆匆,编撰的内容也随之繁忙。
如今柳家文体已无遗存,难道可以忍受这种行为的空洞与背离?
这本书确实是群玉之府,言辞之中没有丝毫的遗漏。
难道你没有看到刘协的书成之后,重要的人都得以确立吗?这不仅仅是让人愈加痛苦的头病。
偶尔在车前询问沈公,果然如同梦中随先圣而行。
两首诗的开头就带来了春天的喜悦,从今以后要好好珍惜,知道其中的神韵。
可以缮写并献给皇上,注解的事不需要再烦扰五位宰相。
陈与义,字季常,号石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和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内容多关注时事与人生哲理,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诗人借此表达对文学价值的重视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这首诗以“书”为切入点,强调了文学的重要性与价值。开头将书比作美味的食物,强调其内涵的深刻与丰富。然而,诗人对那些只会表面吟咏历史的人表示不屑,认为这种肤浅的态度无法真正理解书中的智慧。诗中提到的“牛角”象征着成就与长寿,暗示真正的文学成就并非易事。
接下来,诗人对柳家文体的追忆表达了对当代文人的失落感,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应空洞无物。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刘协的成功,强调书籍与权力的关系,认为书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关乎重大的社会影响。通过对沈公的询问,诗人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与追随,进而引出对未来的期望与祝愿。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学的重要性与社会责任,提倡深刻理解文学的内涵,反对肤浅的吟咏与行为。
诗中提到的“书”比作什么?
诗人对当代文人的态度是:
刘协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强调了对文学与成就的追求,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陈与义则更关注社会责任感与历史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