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5:46
辰山
作者:刘克庄 〔宋代〕
一峰叠三洞,乃似弘景楼。
下洞初俯入,藓室寒飕飕。
中洞忽跃出,有迳通玄幽。
豁然崖谷判,万态谁镌锼。
或如植宝幢,或如缀珠旒。
或如鲲鲸飞,或如龙麟游。
石桥状天台,木栈疑蜀州。
稍憩大士岩,遂经羽人丘。
力穷至上洞,身载云气浮。
未毕山水缘,勉为尘世留。
平生避地心,兹焉宜菟裘。
长斧樵青壁,短簑耘绿畴。
独恨汲路远,溪涧皆背流。
会当逢异人,卓锡成灵湫。
这首诗描写了辰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一座高峰重叠出三处洞穴,像是弘景楼一样壮观。下层的洞穴初入时,空气凉意袭人,极为寒冷;中层的洞穴则突然显露出一条通向神秘深邃之地的小路。豁然开朗的崖谷,万千景象令人叹为观止,谁又能将这些景致尽情雕刻呢?
有的景象像是宝幢,有的则似珍珠的装饰;有的如同巨鲸在空中飞翔,有的像龙的鳞片在水中游弋。石桥犹如天台,木栈道让人怀疑是否在蜀地。稍作休息在大士岩,经过了羽人丘。攀登至最高的洞穴,仿佛身体被云气托起。尽管还未能领略完美的山水缘分,勉强在尘世间留下痕迹。平生我想远离世俗,这里正适合我穿上菟裘(隐者所穿的衣服)。长斧砍伐青翠的山壁,短簑耕耘着绿油油的田畴。独自惋惜取水的路途遥远,溪涧的流水皆是逆流而上。希望能遇到异人,借助他们的灵气而成就不凡。
刘克庄,字梦阮,号东篱,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多以山水、隐逸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辰山》写于作者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诗中描绘的辰山风光,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刘克庄的《辰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辰山的洞穴为中心,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奇特与壮丽。开篇以“一峰叠三洞”引出主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洞穴的寒冷与幽深,进而引发人对自然的思考。
中间的意象丰富多彩,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景象与宝幢、珠旒和巨鲸等奇特事物相联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多样。尤其是“石桥状天台,木栈疑蜀州”的描写,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瑰丽,也流露出诗人对蜀地神秘的向往。
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自身的感受与思考。他的生活选择与对自然的依恋相辅相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联中的“会当逢异人,卓锡成灵湫”则表达了对高人相遇的期待,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人相遇的期待,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弘景楼”是用来比喻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藓室”给人一种__的感觉。
判断题: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