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29
钵囊已解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已经脱离了何山的夏天,来到了千顷堂前,饱览了茶树的美景。
在仙境中不必再追求那些繁琐的道理,在禅宗中我们可以随意地聊聊。
今天的远师应该在同一个社团中,弥勒佛在未来的某一年可以同我们一起供奉。
我再也看不见生公讲经的地方,到现在花雨依然飘落如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孟甫,号檀溪,宋代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喜欢佛教,尤其以禅宗为主,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禅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一位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佛教生活的感慨。诗中对禅宗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这首诗在艺术上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从何山的盛夏中解脱出来,回到千顷堂前,象征着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回归。这里的“千顷堂前”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与友人相聚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似乎在诉说着对曾经共度时光的珍惜。
诗中“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一句,表达了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繁复的教义,而应重在实际的体验与交流。这种对禅宗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与洒脱,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接下来的两句“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则展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期待与远道而来的师友共同修行、共同供奉弥勒佛。最后一句“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则是一种对过去教诲的追忆与对无常的感叹,花雨的轻柔也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变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钵囊已解”和“千顷堂前”形成对比,展示了诗人从烦嚣到宁静的心路历程,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佛教生活的体悟,以及对未来修行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安宁与对信仰的坚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顷堂”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忙碌的生活
c. 纷争的场所
“弥勒”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未来的希望
c. 过去的回忆
“花雨落毵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悠闲
c. 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葛立方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都具有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但葛立方更加强调佛教哲理,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情的离别与伤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