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卧屏十八花·黄菊》

时间: 2025-08-04 22:37:40

诗句

秋入重阳气倍清,东篱采菊眼偏明。

杯中要作茱萸伴,不是湘累餐落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22:37:40

原文展示:

秋入重阳气倍清,东篱采菊眼偏明。
杯中要作茱萸伴,不是湘累餐落英。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秋天,空气格外清新,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看到的景色格外明亮。酒杯中要放入茱萸来作伴,绝不是为了湘江的忧愁而吃落花的晚餐。

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田园或隐逸的生活场景。
  • 茱萸:一种植物,常在重阳节时佩戴,寓意长寿。
  • 湘累:指湘江的忧愁,湘指湖南,累含有忧愁、烦恼之意。
  • 落英:指落下的花瓣,这里引申为凋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菊花的喜爱,体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卧屏十八花·黄菊》是葛立方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小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清新和菊花的美丽,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生活的热爱。重阳节是一个登高赏菊的节日,诗人选择在这个时节采菊,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诗的开头描绘了重阳节的清晨,秋日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他在东篱下采摘菊花的情景,眼前的景象让他心情愉悦,显得格外明亮。最后,诗人提到酒杯中的茱萸,表明他想要通过这种传统的象征来替代忧愁,而不是为了追忆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

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入重阳气倍清:重阳节时,秋天的气候显得特别清爽。
    2. 东篱采菊眼偏明: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眼前的景色尤为明亮。
    3. 杯中要作茱萸伴:想在酒杯中放入茱萸作为陪伴。
    4. 不是湘累餐落英:并不是为了湘江的忧愁而享用落花的晚餐。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
    • 意象:菊花、茱萸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庆祝重阳节的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高洁、坚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茱萸:象征长寿与美好的祝愿,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
  • 落英:表达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及对流逝时间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赏月 B. 赏菊 C. 拜年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什么? A. 西边的山 B. 东边的篱笆 C. 南边的河流 答案:B

  3. 诗人希望在酒杯中放入什么作为伴侣? A. 菊花 B. 茱萸 C. 玫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与《题卧屏十八花·黄菊》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的生活,而葛立方则更多地体现了节日的氛围和对传统的尊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折杨柳歌 其四 折杨柳歌 其三 折杨柳歌 其二 折杨柳歌 其一 折杨柳行 折杨柳 折杨柳 折杨柳 折杨柳行 折杨柳词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吴盐 暗室不欺 惠而不费 毛字旁的字 生花妙语 百口同声 鬥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包含垩的词语有哪些 椶皮 词律 囊空如洗 矛字旁的字 庠序 乌臼 閠字旁的字 睛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