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残雨》

时间: 2025-04-30 21:14:48

诗句

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

只道风吹云散尽,数声桑下又鸣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4:48

原文展示:

五更残雨滴檐头,
探借天公一月秋。
只道风吹云散尽,
数声桑下又鸣鸠。

白话文翻译:

五更时分,残留的雨水滴落在屋檐上,
借着天公的光景,已是十月的秋天。
本以为风把云彩吹散了,
却又听见桑树下不断传来几声鸠鸟的鸣叫。

注释:

  • 五更: 指的是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段。
  • 残雨: 指的是还在下的细雨,或是雨后的水滴。
  • 檐头: 房屋的屋檐。
  • 探借: 这里可以理解为“依靠”或“借着”的意思。
  • 天公: 指的是天意或自然的力量。
  • 鸣鸠: 指的是鸠鸟的叫声。

典故解析:

“桑下鸣鸠”常常用来描绘乡村宁静的生活,鸠鸟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平和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复兴,作品多反映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陆游的诗风豪放,擅长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残雨》创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残雨》通过细腻的描写,捕捉了秋天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五更残雨滴檐头”勾画出一个雨后的清晨,雨水的滴落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接着“探借天公一月秋”一句,借助自然的景色来感受时光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思乡怀旧的时刻。最后两句“只道风吹云散尽,数声桑下又鸣鸠”则通过音响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气息,鸠鸟的鸣叫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情趣。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陆游特有的情感深度与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更残雨滴檐头: 描述凌晨时分的雨水滴落声,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2. 探借天公一月秋: 通过“天公”的借用,表达了对秋季的感慨与期待。
  3. 只道风吹云散尽: 暗示对自然的变化的观察,似乎一切都已回归平静。
  4. 数声桑下又鸣鸠: 通过鸠鸟的叫声,反映出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 “天公”作为自然的象征,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 拟人: 赋予了自然以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 诗中“残雨”与“鸣鸠”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在平静中找到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1. 残雨: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新的开始。
  2. 檐头: 代表着家庭与温暖的栖息地。
  3. : 象征成熟与收获,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
  4. 鸣鸠: 代表着乡村生活的平和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时间是哪个时段?

    • A. 晚上
    • B. 凌晨
    • C. 正午
    • D. 傍晚
  2. “探借天公一月秋”中的“天公”指的是什么?

    • A. 人
    • B. 自然
    • C. 传统
    • D. 季节
  3. 诗中的鸣鸠代表了什么?

    • A. 悲伤
    • B. 吉祥
    • C. 喧闹
    •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残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都有自然元素的描绘,但陆游更注重于对时光的感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个人的内心感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丹凤吟 丹凤吟 社题,和清真 丹凤吟 甲戌端午 丹凤吟 端午次周美成韵 庆宫春 送袁仲野归绍兴 庆宫春 庆宫春 送袁仲野归绍兴 庆宫春 庆宫春 乙酉腊月十五夜雨忆俶玉用樊榭韵 庆宫春 苍虬重返湖庐,有词见寄,依韵和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克明 三衅三浴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哼哈 厂字头的字 包含睹的词语有哪些 五代史 兴云吐雾 穴宝盖的字 余愧 反文旁的字 悲愤填膺 反犬旁的字 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苦口恶石 蕰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