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6:17
清明日赴玉津园宴集
作者: 安焘
帝眷三朝辅弼臣,
诏颁禁籞燕慈均。
已惊贵老恩荣厚,
重叹优贤礼意新。
使至屡闻天上语,
酒酣想见洞中春。
太平无事忘情久,
更接人间事了人。
在清明节这天,我前往玉津园参加宴会。
帝王的厚爱延续了三朝,辅佐的臣子们也都受到恩宠。
我已经惊叹于尊贵老人的恩泽和荣华,
又感慨对贤人优待的礼节是如此新颖。
使者到达时,我屡屡听到天上的话语,
酒酣畅时,我幻想着能在洞中见到春天的景象。
在太平无事之时,内心久已忘却情感,
更是与人间的事物断绝了联系。
安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该诗作于清明节,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稳定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宴会欢乐气氛的享受。
《清明日赴玉津园宴集》是一首描绘清明节宴会情景的诗作。诗人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前往玉津园参加宴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全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交往的珍视。
诗的开头用“帝眷三朝辅弼臣”描绘了一个政治稳定的背景,表明在长久的恩宠下,臣子们也都感受到荣华富贵。这种荣华不仅是对个人的褒奖,也是对整个社会进步的肯定。接着,诗人感慨于尊贵老人的恩泽和贤人的礼节,显示了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在宴会上,酒酣畅之时,诗人幻想着能见到洞中春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内心已久忘却情感,更与人间事物疏离,似乎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与超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运用比喻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明节的珍视、对宴会欢乐的享受,同时也隐含了对政治稳定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淡然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超脱。
诗中提到的“贵老”指的是谁?
“酒酣想见洞中春”中“洞中春”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安焘的《清明日赴玉津园宴集》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和宴会的欢乐,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侧重于离别的感伤和对自然的描写。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