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8:05
槐窗梦断凤团香,
松涧分来雀嘴尝。
句引清风发吟兴,
与师意思一般长。
在槐树窗前,梦境已断,香气如凤团般飘散;
松涧流水潺潺,传来雀鸟的鸣声,仿佛在品尝春天的滋味。
诗句引来阵阵清风,激发了我吟诵的兴致,
与老师的心意相同,感慨之情愈加悠长。
“凤团香”可能引自古代对美好香气的描写,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丽与吉祥。“松涧”则是与隐士生活和自然融合的典故,反映古人对自然的向往与陶醉。
作者介绍:陈著,字子华,号思远,南宋时期的诗人,性格淡泊,喜好山水,作品多反映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文人聚集、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师长的敬仰,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的情怀与志向。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头两句通过“梦断”和“雀嘴尝”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槐窗前的香气和松涧的流水,似乎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诗句中引入的清风,仿佛是在呼应着诗人的吟唱,展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最后一句与老师的思想共鸣,体现出诗人与师长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的延续,既是对师长的敬仰,也是对自身诗歌创作的自我鞭策。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意象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凤团香”)、拟人(“雀嘴尝”),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师长的敬仰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词测试:
“槐窗”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凤团香”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的“与师意思一般长”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陈著的诗则更显细腻与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