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蒙斋习庵皆有诗在慈云阁沈端宪又有记文刻石》

时间: 2025-05-07 08:34:55

诗句

习老蒙翁两达尊,借他僧偈说慈云。

一番入寺一感怆,细读古碑端宪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4:55

原文展示:

习老蒙翁两达尊,
借他僧偈说慈云。
一番入寺一感怆,
细读古碑端宪文。

白话文翻译:

习老和蒙翁两位大师都非常尊贵,
借用那位僧人的偈语来述说慈云的情怀。
一番走入寺庙让我感慨万千,
细细品读古碑上端宪的文字。

注释:

  • 习老、蒙翁:指两位年长的智者或老师,可能是习惯于传道授业的高人。
  • 达尊:意为高尚的尊者,形容其地位崇高。
  • 僧偈:和尚所作的诗歌,通常用以表达佛教的哲理和感悟。
  • 慈云阁:可能是指某个与佛教相关的场所,寓意着宁静和思考。
  • 感怆:感到惆怅,心生感慨。
  • 古碑:指古代刻写在石碑上的文字,通常是名人的诗文或铭文。
  • 端宪文:可能是指沈端宪的作品或碑文,表现其思想或艺术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书香门第,通晓诗文。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著在慈云阁感受古人智慧之时,借用习老和蒙翁的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和佛教哲理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开篇的“习老蒙翁”便传达出一种对智者的崇敬,二者的结合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结合。接着,借用“僧偈”这一传统的佛教文体,突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文时的感慨,揭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入寺”之后,诗人经历了一番感慨,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感受,更是对心灵的洗礼。细读古碑的“端宪文”则代表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追求与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习老蒙翁两达尊:称赞两位智者,表明对其学识和德行的尊敬。
  2. 借他僧偈说慈云:借用僧人的诗句,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3. 一番入寺一感怆:进入寺庙后,产生了感慨,表现出内心的触动。
  4. 细读古碑端宪文:仔细阅读古碑上的文字,反映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智慧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慈云”比作一种情怀,表达出温暖与宁静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用典:借用古碑、僧偈等文化典故,提升了诗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内心感悟展开,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云:象征着宁静和宽容的心态,体现出佛教的慈悲精神。
  • 古碑:代表着历史与智慧,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寺庙:象征着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习老”和“蒙翁”分别象征什么?

    • A. 传统文化的代表
    • B. 智者与慈悲的结合
    • C. 自然景物
  2. “细读古碑端宪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漠视
    • B. 对智慧的追求与敬仰
    • C. 对当代文学的否定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登鹳雀楼》(王之涣):体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1. 《题西林壁》 vs 《蒙斋习庵皆有诗在慈云阁沈端宪又有记文刻石》
    • 两首诗均体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自然的壮丽,后者则侧重于内心的感悟与传统文化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编,包含陈著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介绍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的书籍。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分析与鉴赏的技巧与方法。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其三 岁暮有咏 蝶恋花 其二 岁暮有咏 蝶恋花 其一 岁暮有咏 八六子 登楼 杏花天 晚眺 寄友人张孝忠 偈十二首 其十 偈十二首 其九 偈十二首 其八 偈十二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御上宾 逆流而上 寸字旁的字 包含儒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转病 飞字旁的字 自僝自僽 非钱不行 包含沃的词语有哪些 省民 麦莛 映彻 爪字旁的字 流言混话 披红插花 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