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3:06
清猿遗响落三巴,树老霜迟叶未霞。
大抵近南春易早,梅花开尽又桃花。
在三巴地区,清脆的猿鸣声渐渐消散,树木已经老去,霜降得晚,叶子尚未泛红。大概在南方,春天来得早,梅花开得差不多了,桃花又要绽放。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景升,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情感细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山水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方的春季,梅花与桃花的对比表现出季节转换的微妙。诗人在观察自然变化的过程中,寄托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在开头的“清猿遗响落三巴”,诗人以猿的声音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树老霜迟叶未霞”描绘了树木的衰老与春寒的迟到,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这样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流逝。
而后两句“大抵近南春易早,梅花开尽又桃花”则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在南方,春天的到来似乎比北方要早,梅花的凋谢与桃花的绽放形成了时间的交替。这里,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生命轮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欣赏美丽的春天时,亦感受到生命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猿遗响”中的“清猿”指的是:
A. 清澈的水
B. 清脆的猿叫声
C. 清新的风
诗中提到的“霜迟”意指:
A. 霜降得早
B. 霜降得晚
C. 霜降的美丽
诗人通过梅花与桃花的对比表达了什么?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待与生命的轮回
C. 对秋天的感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峡中》与王维的《鸟鸣涧》均以自然景象为主题,但洪的诗更侧重于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感慨,而王维则通过鸟鸣展现宁静的山水之美。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差异,洪的诗更具时间感与流逝的哲理,王的则注重静谧与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