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夜四时歌 其五》

时间: 2025-05-02 21:34:42

诗句

蹑履步荒林,萧索悲人情。

一唱泰始乐,枯草衔花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4:42

原文展示:

蹑履步荒林,萧索悲人情。一唱泰始乐,枯草衔花生。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地走在荒凉的森林中,感受到人情的萧索与悲凉。有人高唱起泰始之乐,虽然周围是枯草,却也有花儿在其中悄然生长。

注释:

  • 蹑履:轻声走路,形容行走谨慎。
  • 荒林:荒凉的森林。
  • 萧索:形容冷清、孤寂的样子。
  • 泰始乐:指魏晋时期的乐曲,象征着一种盛世的欢愉。
  • 枯草衔花生:意指即使在贫瘠的环境中,仍然能看见花草的生长,寓意生命的顽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为佚名作品,创作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哲学、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诗歌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背景可能源于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在荒凉环境中对生命和人情的深刻感触。

诗歌鉴赏:

这首《子夜四时歌 其五》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荒凉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画面。开头两句通过“蹑履步荒林”展现出诗人孤独的行走状态,而“萧索悲人情”则抒发了对人情冷落的感慨。在这一片荒凉中,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于悲伤之中,而是通过“泰始乐”的高唱,寻找了一丝精神寄托和希望。尽管环境艰苦,仍有“枯草衔花生”的生命力在,暗示着即便在困境中,生命依旧会顽强地创造美好。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人性与生命的独特探讨,让人在感受孤独的同时,也能找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蹑履步荒林:诗人轻声走入荒林,展现了孤独的旅程。
  2. 萧索悲人情:感受到的孤寂与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内心的忧伤。
  3. 一唱泰始乐:高唱古乐,突出在悲伤中寻求欢乐和寄托的心情。
  4. 枯草衔花生:尽管环境困苦,依然存在生机,象征生命的顽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蹑履步荒林”与“萧索悲人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衔花生”暗示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在困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尽管环境荒凉,人心萧索,但仍有希望的存在,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 荒林:象征孤独与无助的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泰始乐:代表着历史的辉煌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枯草与花: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尽管环境恶劣,依然生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蹑履步荒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伤
    • B. 欢快
    • C. 迷茫
  2. “泰始乐”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悲伤
    • B. 过去的繁荣
    • C. 未来的希望
  3. “枯草衔花生”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 A. 死亡
    • B. 生命的顽强
    • C. 竞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春望》与《子夜四时歌 其五》都表达了对环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多地聚焦于国破家亡的哀痛,而后者则在悲伤中寻求希望。两者共同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宫词 送徐彦夫南迁 感春申君 夕次桐庐 送王昌涉侍御 送苏绍之归岭南 将离岳州留献徐员外 途中逢李道实游蔡州 赠内人 赠贞固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回映 采字旁的字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十冬腊月 包含屎的成语 一石激起千层浪 緑柱石 半半路路 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翻开头的成语 齐字旁的字 一芹之微 河结尾的成语 食字旁的字 容观 交淡若水 斗字旁的字 舒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