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春申君》

时间: 2025-04-28 04:57:52

诗句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7:52

原文展示: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白话文翻译:

薄俗中人们为何会心中感恩,恭维的姿态和卑微的行为都依赖于你这个君主的门庭。春申君的名声在外,门下曾有三千门徒,如今却寂寞无人与我同在这李园中。

注释:

  • 薄俗:指风气薄弱、庸俗之人。
  • 心议:心中讨论或思考。
  • 谄容:谄媚的面容,指为了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低姿态。
  • 卑迹:卑微的行迹,指低贱的行为或表现。
  • 君门:君主的门庭,指王侯的家门。
  • 春申:春申君,指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的名将,门下曾有众多门徒。
  • 三千客:指春申君门下的三千门徒,形容其门下人才辈出。
  • 寂寞:孤独,没人与我为伴。
  • 杀李园:李园,指李园的田地,可能暗指孤独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时期,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感春申君》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春申君的典故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反映出对权力与人情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申君的典故,表面上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实际却蕴含着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薄俗”引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庸俗之风,表现出一种失望和无奈。诗句中的“谄容卑迹”描绘了人们为了获得权势者的宠爱而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情景,反映了人情的虚伪与冷漠。

“春申还道三千客”一句,既是对春申君的称颂,也暗含了对于众多门徒的怀念与惋惜,仿佛在感叹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寂寞无人杀李园”则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李园象征着一个曾经热闹的场所,如今却冷清无人,令人感到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心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俗何心议感恩:在风气薄弱的社会中,何以心中还会有感恩之情?
  2. 谄容卑迹赖君门:为了依附于君主,大家都表现出谄媚的姿态和卑微的行迹。
  3. 春申还道三千客:春申君的名声依然在外,门下曾有三千门徒。
  4. 寂寞无人杀李园:如今却感到孤独,李园中无人陪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薄俗”与“谄容”、“卑迹”与“君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李园象征着繁华的逝去与诗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对人情冷漠的失望,以及对曾经繁华的怀念,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申君:代表权力和影响力。
  • 三千客:象征众多追随者,暗喻人情的冷暖。
  • 李园:象征孤独与失落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申君”是谁? A. 战国时期的名将
    B. 唐朝的皇帝
    C. 诗人的朋友

  2. 诗中“薄俗”指的是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庸俗的风气
    C. 高尚的品德

  3. “寂寞无人杀李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与欢聚
    B. 孤独与失落
    C. 忙碌与繁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张祜的《感春申君》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着重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个体的孤独,后者则展现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洒脱,二者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赠徐山人 怀张乔张霞 题尼大德院 废寺闲居寄怀一二罢举知己(一作省归郎)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 寄淮海惠泽上人 赠永崇李将军充襄阳制置使 赠入内供奉僧 哭栖白供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匣儿 禾字旁的字 繁文缛节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志美行厉 門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跳蹋 一双两好 浃日 母字旁的字 水路 矢口猖言 包含谤的词语有哪些 天高皇帝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