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夜曲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55:11

诗句

君如天上月,余似井底鱼。

愿不惜馀光,中心一照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5:11

原文展示:

君如天上月,余似井底鱼。愿不惜馀光,中心一照余。

白话文翻译:

你就像天上的明月,我则像井底的鱼儿。希望你不要吝惜那余光,能照亮我心中一隅。

注释:

  • :你,指代诗中所想念的人。
  • 天上月:明亮的月亮,象征高远、清明的存在。
  • :我,指代诗人自己。
  • 井底鱼:比喻处于黑暗、局限环境中的生物,象征孤独与渺小。
  • 馀光:剩余的光辉,指月光或爱意的余晖。
  • 中心:内心深处,心灵深处。

典故解析:

“井底鱼”出自《庄子》,用于形容眼界狭窄、处境困窘的人。将“君”比作月亮,暗含其高洁的品格,而“余”比作井底的鱼,则表达了诗人的自卑与对光明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绛(约1520-1598),字子绛,号璞石,明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其诗风简约清丽,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子夜曲》系列诗作多表达了诗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思念与渴望,反映了明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尤其是在孤独、失落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中。

诗歌鉴赏:

《子夜曲 其二》以简洁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与孤独的深刻理解。诗中“君如天上月”的比喻,突显了对方的高洁与光辉,而“余似井底鱼”则表现了诗人的自卑和对光明的渴望。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情感的渴求。

诗人的愿望通过“愿不惜馀光,中心一照余”得以体现,他希望那微弱的光辉能够照亮自己内心的幽暗角落。这不单是对爱人的呼唤,也是对心灵光明的渴望与追寻。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却又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如天上月”:将心中所爱的人比作高悬的明月,象征着美好、遥不可及。
    • “余似井底鱼”:将自己比作井底的鱼,形容自己处境的狭隘与孤独。
    • “愿不惜馀光”:表达了对方给予的关心和爱意的渴望。
    • “中心一照余”:希望那点滴的光辉能够照亮自己的内心深处。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人与月亮相提并论,突显其美好;将自己比作井底鱼,表现出孤独。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爱与光明的渴求与向往,深刻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是对情感深度的一种探索。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清明、希望和美好,代表着所爱之人的高洁与光辉。
  • 井底鱼:象征着孤独、狭隘的处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 光辉:象征着爱与温暖,引发对心灵照亮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如天上月”是指谁?

    • A. 诗人
    • B. 心中所爱的人
    • C. 井底的鱼
  2. “余似井底鱼”中的“余”指代什么?

    • A. 月亮
    • B. 诗人自己
    • C. 其他生物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思念与孤独
    •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何绛的《子夜曲》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体现了思念与孤独,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何绛则更侧重于对爱恋之人的渴望和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何绛诗集》

相关查询

天闷幽居即事 过永济桥二首 其一 自作真赞 自余吟 自贻吟 自问二首 自述二首 自适吟 自庆吟 自乐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超类绝伦 包含凄的成语 列趄 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闻不如目见 瞠目结舌 缶字旁的字 墓室 精摇 左错 燕结尾的成语 三框儿的字 倒八字的字 麦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鬼头鬼脑 内骨 万劫不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