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4:01
愁戈不著狂诗客,径超天外华胥国。
苦海惟愁热恼人,别有月中水精域。
浣花一老已九京,何人再筑五言城。
竹斋衣钵傅锦里,咄咄云烟飞落纸。
胸中磊隗有余地,语下飘萧无俗气。
诗坛笔阵制中权,势如常山看率然。
观者堵墙颜色沮,惊闻柘弹金盘句。
老夫性癖耽此趣,被渠夜半赤手取。
重阳过了元不知,犹有黄花三两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诗人感到忧愁,无法与狂放的诗人相提并论,心中渴望超越现实,达到理想的境界。苦海的烦恼在于人们的情绪,让人感到压抑;而在诗中,另有一片清澈的水域,似乎可以洗净心灵。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京城的岁月,感叹如今再无能人去建造“诗的殿堂”。在竹斋中,诗人的才华与灵感如同飞舞的云烟,洒落在纸上,表达出无拘无束的诗意。尽管内心有着无限的空间,但言辞之间却没有丝毫的庸俗。诗坛如同一场笔阵的对决,气势如常山般雄伟。观众们的沉闷情绪被一声惊艳的诗句所打破。诗人自我调侃,尽管年纪已大,仍然沉迷于这种乐趣,仿佛在夜半被人赤手夺走了灵感。重阳节已过,依然有三两枝黄花,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眷恋与坚持。
杨万里,字阜之,号诚斋,南宋诗人,以诗、文、词俱佳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重视生活与自然的结合,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诗人回望往昔,表达了对诗歌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杨万里的《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执着。整首诗的情感丰富而细腻,开头便以“愁戈不著狂诗客”引入,表达出诗人对当代诗风的失落感,透出一种渴望超越现实的心情。通过“径超天外华胥国”,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却又感到“苦海惟愁热恼人”,强调了生活中的烦恼与困境。
接下来的描写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诗坛的感慨,“浣花一老已九京”,意味着岁月的流逝与创作的艰辛,诗人感叹再无能人去“筑五言城”,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环境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又渗透着对自身创作状态的反思,“胸中磊隗有余地,语下飘萧无俗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清新。而对于诗坛的描写则显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热爱,即使年纪已大,依然不舍得放弃这份追求。
最后一句“犹有黄花三两枝”则暗示着即便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仍然存在着值得珍惜的美好,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诗歌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创作的执着。尽管年华已逝,依然在寻找生命中的美好与诗意。
诗中提到的“华胥国”象征什么?
诗中“苦海惟愁热恼人”的意思是?
“咄咄云烟飞落纸”中的“云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