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55:23
蹇驴不蹋丰丘尘,华山归卧云台云。
曲肱枕石且适意,世事耳边殊不闻。
建隆天子小天下,自起潜行风雪夜。
经济元臣不敢眠,夜夜衣冠待车驾。
南征北伐事纷纭,猛将四出貔貅军。
尽取荆吴并蜀广,床头鼾睡只容君。
驴子在丰饶的丘陵上行走得很艰难,我在华山上归卧于云间。
双肱曲枕在石头上,随意而适意,世间的事我全然不闻。
建隆年间的皇帝治理着小小的天下,自己在风雪夜里出行。
那些经济政策的元臣们不敢安眠,夜夜衣冠整齐等候车驾。
南征北伐的事务纷繁复杂,勇猛的将领们纷纷出征。
尽管征伐荆吴和蜀地的战斗不断,我却只想在床上安静地鼾睡。
张宪,元代诗人,因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此诗写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局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身处动荡的时代,虽身居华山,却难以逃避纷繁的世事,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题华山高卧图》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华山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安静生活的渴望。首句通过“蹇驴不蹋丰丘尘”表达了对世俗繁忙的厌倦,直指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华山归卧云台云”则描绘了华山的高远与超脱,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曲肱枕石且适意”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仿佛在对世间的纷扰不屑一顾。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提到了当时的皇帝和元臣,他们的忙碌与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愈显强烈。
最后几句提到南征北伐的军事活动,诗人以“床头鼾睡只容君”作结,表现出他对这些纷争的漠视与对安宁生活的执着。整首诗以华山为背景,借助自然景色与世事的对比,深刻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逃避。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助华山的自然景观与当时政治的纷扰形成对比,表达出对世事的无奈与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华山”象征什么?
“世事耳边殊不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