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墩公园杂咏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7 16:32:52

诗句

前池浮荇藻,后槛倚芙蕖。

临水知鱼乐,无人可比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2:52

原文展示:

前池浮荇藻,后槛倚芙蕖。
临水知鱼乐,无人可比鱼。

白话文翻译:

前面的池塘里漂浮着水草,后面的栏杆依偎着荷花。
靠近水边才能知道鱼儿的快乐,世间无人能比得上鱼儿的自在。

注释:

  • 前池:前面的池塘。
  • 浮荇藻:浮在水面上的水草,荇藻是一种水生植物。
  • 后槛:后面的栏杆,槛是指栅栏或围栏。
  • 倚芙蕖:依偎着的荷花,芙蕖指的是荷花。
  • 临水:靠近水边。
  • 知鱼乐:知道鱼儿快乐的状态。
  • 无人可比鱼:没有人能与鱼儿的快乐相比。

典故解析:

这首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鱼乐”可被理解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繻,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主要活跃于江南地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洪繻游览大墩公园时,受悠然自得的自然环境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大墩公园杂咏十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水边景象。前池的水草与后槛的荷花相得益彰,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状态。诗中“临水知鱼乐,无人可比鱼”一句,尤为动人,表达了诗人对鱼儿自在游弋的羡慕与向往。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的情景,映衬出诗人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的意境清新而悠远,仿佛让人置身于大墩公园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悠然。通过对水草、荷花和鱼儿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互交织,传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整体上,诗作既有细腻的观察力,又富有情感的深度,展现了洪繻作为清代诗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前池浮荇藻:描绘前方池塘中的水草,生动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 后槛倚芙蕖:后面栏杆靠着盛开的荷花,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3. 临水知鱼乐:只有靠近水边才能体会到鱼儿在水中游玩的乐趣,暗示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人生哲理。
    4. 无人可比鱼:强调鱼儿的自由快乐,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知鱼乐”间接比喻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的自由。
    • 拟人:鱼儿的快乐被赋予了人类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 水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荷花:常被视为纯洁、高雅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鱼儿:象征自由与快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前池”指的是什么?

    • A. 后面的池塘
    • B. 前面的池塘
    • C. 河流
    • D. 湖泊
  2. “倚芙蕖”中的“芙蕖”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
    • B. 菊花
    • C. 兰花
    • D. 玫瑰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A. 描绘水草的生机
    • B. 描述鱼的快乐
    • C. 描绘荷花的美丽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洪繻的诗在描绘自然景观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山水的空灵意境,而洪繻则更关注水边生物的诗意生活,二者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洪繻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选编》

相关查询

北池小会 席上 胡使 秋声 菊花 凝香斋 杂诗四首 送李莘太博 刁景纯挽歌词二章 其一 水香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日万机 眉梢眼角 包含卷的词语有哪些 钦敬 艸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担惊忍怕 驰志 鬲字旁的字 承开头的成语 琴歌酒赋 采字旁的字 烟娥 雪峰山脉 各行各业 买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