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48
题阙 其四十九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晋元起微弱,夷吾为始兴。
武德中不竞,因事就功名。
当时铮铮者,仅一陶士行。
坐观武昌变,龃龉历阳兵。
珍贿倾王室,睥睨折翼征。
竖儒不睹事,谬比于孔明。
所以柴桑叟,愤然振家声。
在晋朝建立之初,政权微弱,夷吾(即申公豹)成为了首个兴起的人物。
在武德时期,大家并不争斗,而是根据事变而获取功名。
当时英勇之士,只有陶渊明一人。
我坐观武昌的变故,看到历阳的军队龃龉相争。
贿赂导致王室倾覆,目光高傲,折翼出征。
那些竖儒之人看不清事态,却错误地与孔明相提并论。
因此柴桑的老者愤然振作家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世贞,明代著名文学家,生于万历年间,擅长诗词、散文与戏曲。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融入个人的政治见解与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王世贞以此诗表达对当时政局的批判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体现了他对士人道德与政治责任的关注。
《题阙 其四十九》是一首反映王世贞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历史的回顾,展现了晋朝初期的混乱以及士人的责任感。开篇提到“晋元起微弱”,直接指出了历史的背景,接着引入夷吾,象征着在乱世中初露头角的英雄。在“武德中不竞”一句中,作者提醒我们在动荡中,真正有才华的人并不争斗,而是因事获名,反映了他对权力与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珍贿倾王室”,则揭示了贪腐对政权的侵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强烈不满。而“竖儒不睹事,谬比于孔明”则批评了那些只懂书本知识而不懂现实的儒生,显示出作者对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期待。最后,柴桑叟的愤然振声,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仍有一股力量在呼唤正义与清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士人责任感的期待,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强调了在动荡的历史中,真正的英雄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与政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夷吾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申公豹
C. 陶渊明
D. 王世贞
在诗中,王世贞对当时的士人持什么态度?
A. 赞扬
B. 批评
C. 无所谓
D. 崇拜
“珍贿倾王室”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贿赂导致王权的衰落
B. 王室很富有
C. 王室非常清白
D. 贿赂是好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