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7:14
应制皇亲试贡士歌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天王出震还海清,
奎星灿灿昭文明。
诏令郡国页多士,
大张珠网罗群英。
皇情孜孜终不倦,
日斜犹御金銮殿。
宦柳低笼三月烟,
炉香飞入千人砚。
麻衣皎皎光如雪,
一一重瞳亲鉴别。
孤寒得硌荷君恩,
聚首唯言尽臣节。
小臣踪迹本尘泥,
登科曾赋御前题。
屈指方经五六载,
如今已上青云梯。
位列谏官无一语,
自问将何报明主。
应制非才但泪垂,
强作登歌歌舜禹。
在天王出征之后,海面恢复了平静,
奎星闪耀,昭示着文明的光辉。
朝廷的诏令传遍各地,招募众多人才,
像张网一样聚集起来优秀的英才。
皇上的情意始终如一,勤勉不懈,
即使日斜,仍在金銮殿上主持大局。
宦官的柳树低垂,笼罩着三月的烟雾,
香炉的烟雾飘散,进入了千人的砚台。
穿着麻衣的人光洁如雪,
一个个双眼明亮,亲自鉴别。
孤寒的我承蒙皇恩,
聚集在此只谈尽忠的言辞。
我这样的微臣本是尘世中的一员,
曾在朝廷上赋诗,获得过皇上的题咏。
指头屈指算来已经五六年,
如今已经步入了青云之路。
位列谏官却无一言可说,
自问应该如何回报明主。
应制之才实在平庸,泪水不禁流下,
强作高歌,歌唱舜帝和禹帝。
作者介绍:王禹偁(1055-1130),字子皎,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曾任翰林学士,因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精湛的文笔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朝政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值朝廷对人才的重视与选拔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选拔贡士的场景,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地位与责任的期望。
《应制皇亲试贡士歌》是一首描写贡士选拔的诗,展现了王禹偁对朝廷的忠诚与对自身的反思。开篇对天王出征后的平静海面和灿烂奎星的描写,既是一种对国家安定的期盼,也隐含着对光明正义的追求。诗中频繁提及皇帝的勤勉与对人才的重视,表现出王禹偁对皇恩的感激与忠诚。
诗的中段描绘了贡士们在金銮殿前的场景,宦官和香炉的描写则增添了宫廷的氛围,展现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诗人通过“孤寒得硌荷君恩”的自谦,表达了对自身地位的清醒认识,突显出他虽然身处高位,却始终不忘自我本色。
最后,王禹偁感慨自身的微薄才能,眼泪流下,表现出他对皇帝的回报无从言说的无奈与悲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呈现了宋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生存状态,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责任的思考,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地位的自省,反映了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责任与忠诚,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奎星”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明与光明
C. 财富
王禹偁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与骄傲
B. 感激与无奈
C. 忧伤与绝望
“日斜犹御金銮殿”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夕阳西下时的宫廷
B. 战争后的安静
C. 春天的花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