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窗书事》

时间: 2025-05-02 13:29:13

诗句

一烬银灯两架书,十年伴我夜窗虚。

不因见性明心俊,定自人呼作蠹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9:13

原文展示

一烬银灯两架书,
十年伴我夜窗虚。
不因见性明心俊,
定自人呼作蠹鱼。

白话文翻译

一盏银色的灯下,摆放着两本书,
这十年来,它们陪伴我在夜晚的窗前。
并不是因为我看得明白,心思清晰,
而是因为有些人偏偏要称我为“蠹鱼”。

注释

  • :火的灰烬,这里指灯芯烧剩的部分。
  • 银灯:银色的灯,象征着光明和知识。
  • 夜窗:夜晚的窗前,暗示了孤独和思考的空间。
  • 见性:指看透事物的本质,达到明悟的境界。
  • 蠹鱼:原意是指一种以书本为食的虫子,常用来比喻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字子虔,号惟庵,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以诗名显赫。其诗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夜窗书事》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在漫长的书卷生涯中对知识的追求与思考,在独处的夜晚中,作者感受到书籍的陪伴和孤独的哲思。

诗歌鉴赏

《夜窗书事》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的“银灯”和“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光明和知识,后者则代表了知识的积累和思考的深度。诗人十年来与书籍相伴,这种孤独的陪伴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人生真谛的探索。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自我反省的深刻表达,诗人意识到自己并非因为智慧而被人称赞,反而有些人以“蠹鱼”相称,强调出他在知识世界中的挣扎与孤独。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体现了深邃的内涵。银灯下的书籍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寄托。诗人在夜晚的思索中,既有对知识的追求,也有对自我的质疑与反思,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烬银灯两架书:描绘了夜晚书房的景象,银灯照耀着两本书,营造出了一种宁静与温馨的学习氛围。
  2. 十年伴我夜窗虚:十年来,书籍陪伴着诗人度过无数个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与书的深厚关系。
  3. 不因见性明心俊:诗人自谦,认为自己并非因为智慧而卓越,反映出他对自身能力的谦逊。
  4. 定自人呼作蠹鱼:自我调侃,将自己比作蠹鱼,暗示自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人误解或贬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蠹鱼”比喻自己,形象生动。
  • 对仗: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反讽:通过自谦表达对外界评价的反思,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的热爱和对自我认知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灯:象征光明与知识的追求。
  • :代表智慧的积累与思考的深度。
  • 夜窗:暗示孤独与内心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银灯”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光明和知识
    C. 财富的象征

  2. 诗人认为自己被称为“蠹鱼”的原因是什么? A. 因为学识渊博
    B. 因为被人误解
    C. 因为贪图享乐

  3. 诗中提到的“十年”代表什么? A. 诗人的年龄
    B. 诗人对书籍的陪伴
    C. 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史弥宁的《夜窗书事》同样表达了夜晚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思乡之情,而后者则集中在知识的追求与自我反思上。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
  • 史弥宁的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应天长·明费宫人巷在天津学宫前,沽上词社命题徵和,用清真韵 应天长 用六一翁体 应天长 寄遐翁,次周清真韵 应天长 捻残花事 应天长 调寄应天长奉题公渚道兄碧虑馆词,即希正拍,则沄 应天长慢 应天长 应天长 连雨有叹,用梦窗韵 应天长 明费宫人故里 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祸 文人雅士 牛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近日点 包含蜓的词语有哪些 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通贵 和朗 片言居要 花丽狐哨 安分守己 无间可乘 溺结尾的成语 飞字旁的字 离殃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