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3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36:13
堪笑吾邦几秀才,
头巾不会自安排。
先因待制推将起,
又被同知拽下来。
这真令人可笑,我国的几位秀才,
连头巾都不会自己整理。
原本是因为待制的推荐而被提拔,
却又被同知给拉了下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秀才”在宋代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身份,代表了知识与文化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待制”与“同知”则是当时官场的两种职务,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关系。
作者介绍:
华岳,生平不详,宋代诗人,以讽刺、调侃为主要风格。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和官场生态的讽刺。诗中表现出对秀才不自量力、官场浮夸的批评,揭示了当时许多读书人虽然才华横溢,却在实际操作中显得无能。
这首诗通过两个对立的身份“秀才”和“同知”,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观察与批判。诗的前两句以“堪笑”开头,便是对那些知识分子的嘲讽,显示出他们在外表的光鲜背后,实际上却是无能和拙劣的。同时,作者用“头巾不会自安排”来形象化地描绘了这些人的无知与不成熟,暗示了他们即使在知识上有成就,生活中的基本能力却是缺乏的。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无奈。待制的提拔本是一个向上的机会,却在权力的游戏中被同知所制约,最终无奈地落回原点。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哀,也隐喻了当时社会中优劣不分、才能与机会常常不成正比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值得读者深入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知识分子在官场中的无奈与社会的不公,反映出才华与机会的错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秀才”指的是哪种身份?
诗中“头巾不会自安排”主要反映了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华岳的《头巾》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但华岳更偏向于对官场的讽刺,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意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