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28
呼猿洞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小隐灵山莫计年,此猿清啸洞门前。
当时不有胡僧唤,今日应无野迹传。
寒挂枯条申右臂,晚藏碧树忆西天。
云岩烟谷多遗种,月下三声醒客眠。
在灵山隐居的小日子不必去计较年岁,这里猿猴悠然地在洞门前清啸。当年并没有胡僧来呼唤,今天也一定没有野外的痕迹流传。寒风中挂着枯枝如同延伸的手臂,傍晚藏在碧绿的树木间怀念着西天。云岩和烟谷中多有遗留的种子,月下的三声啼叫唤醒了睡梦中的客人。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子直,号阮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的岁月中,反映了其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呼猿洞》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猿啸、寒枝、碧树等意象,展现了清幽的自然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人在灵山隐居,抒发了对岁月的淡然和对自然的深情。开篇“莫计年”一句,表达了对世俗时间的超脱,显示出隐者的洒脱与从容。接着,诗人回忆往昔,提到没有胡僧的呼唤,反映出一种孤寂与自我封闭的状态。后两联则以“寒挂枯条”描绘了冬日的萧瑟和对西天的怀念,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以“月下三声”收尾,既是对宁静夜晚的描绘,也是对隐士生活的真实体现,整体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情感深邃而又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胡僧”指的是哪类人?
A. 外来的僧人
B. 本地的道士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寒挂枯条申右臂”中的“寒”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答案:C
诗中最后一句“月下三声醒客眠”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